「赵德芳驾到」

第48章晋王疯了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赵匡胤在长安休息两日,便急匆匆的要去宋辽边境巡查,薛居正等人苦苦相劝不成。

“出发”。

出了开封的赵匡胤不用在受百官牵制,在长安的众官根本无法阻拦。

赵德芳骑马与党进走在最前头,率领左军全部人马,前往真定府。

军驿昨日便乘快马向杨业通知赵匡胤将巡视边境,赵德芳不敢马虎,毕竟是宋辽边境,得提前通知做好防御。

大军一路北上,赵德芳安排在晋阳稍做休整。

大军刚进城,赵匡胤直接把原来的北汉皇宫当做行宫,赵德芳和党进则负责行宫守卫。

赵匡胤步入北汉皇宫,面色不佳,声音低沉说道:“这晋阳城商户不多、百姓也不多,生活想必也不是很好,刘继元把皇宫建的倒是富丽堂皇”

赵匡胤扫了一眼接着说道:“就地召集役工,我走后,把这皇宫拆了,宫内所有值钱的器具折换成银钱,均分给全城百姓”。

赵德芳听完对赵匡胤佩服不已,于是趁机说道:“父亲,德芳进言向西北迁移百姓,不知…”

赵匡胤闻言笑道:“你心系国计民生,这是好事,但是这西北毕竟不比江南啊,稍微不慎便会引起世家大族的恐慌”。www.lawace.cn 盘古小说网

赵德芳听完若有所思,赵匡胤接着说道:“现今长安建都,百废待兴,人口也日益增加,那是因为迁都至此有利,所以无论商人、百姓、农民都想早点来长安占得先机,你那妾室不也是如此吗?”

赵德芳欲言又止,赵匡胤笑着说道:“所以啊,德芳,你都知道令李光睿移驻延州,党项部见到延州之利便会随之前往,从而同化党项族,那这整个西北也是如此,先建城,后移民。”

赵德芳边听边点头,赵匡胤知道他听懂了便不再说话。

“德芳明白了,谢父亲教导”,赵德芳施礼说道。

赵匡胤赞赏的点点头说道:“任何事都要有个先后,也就是所谓的因果,迁民也好,对契丹用兵也罢,都需要完善的准备啊”。

赵德芳听完,敬佩的看向赵匡胤,从此刻起,赵德芳才明白古往今来成大事者都是因为注重大局,倘若按照之前的想法去做,短时间内会达到预期效果,但后患无穷。

赵匡胤见他若有所思,缓缓说道:“去做吧,你还年轻,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经历,还是那句话,我相信你”。

赵德芳走出宫,晋阳虽曾是北汉都城,但随着北汉灭亡,百姓比上次来的时候还少,看着萧条的市井,赵德芳一阵迷茫。

终究还是自己脚步太快了,如果按照自己的预想,恐怕真的会引发动乱,历朝历代的变法失败的都很多,大多是动摇了权贵的地位和利益,徐而图之吧。

赵德芳走的很慢,之前想不通的事,终于有了眉目,而此刻他对赵匡胤的看法也彻底改变,赵德芳印象中的赵匡胤是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一介武夫,如今再看,的确可以和秦皇汉武唐宗相提并论。

此刻的开封城,晋王府,暴跳如雷的赵光义头发散乱,靴子也甩丢一只,看上去像个疯子。

“秦王?好一个秦王啊,迁都长安是为了给他准备玄武门吗?哈哈哈”。赵光义虽然活蹦乱跳,但是眼中已经失去了睥睨百官的神采。

“什么五军都督府,什么迁都长安以图天下,都是为了防我啊,二哥,你好狠呐,你忘了当年的誓言,我赵光义可没忘,九泉之下的母亲也在看着你,看着你纵容儿子欺兄灭叔”。

赵光义说道悲愤之处,一把摔碎手中的酒杯,接着倒地不起,不知是喝醉了还是气昏了。

武功郡王府,赵德昭独自站在庭院中,遥望西边的天空,眼中有泪水闪过,但只一瞬间便被一丝凶狠代替。

“秦王?当年秦王的哥哥是太子,而我赵德昭并非他李建成”。

远在长安的赵匡胤,做梦也没想到,开封的暗流正在酝酿。

而赵德芳发觉不对的地方并不是进展太顺了,也不是脚步太快,而是忽略了嫉妒,赵德芳的平步青云、大权在握,便是赵德昭嫉妒心的制造者,赵光义的挑唆便是赵德昭嫉妒心的导火索,当然这是后话。

两天后,赵德芳收到杨业回报,赵匡胤的仪仗再次出发了,随着赵匡胤的离去,晋阳城原北汉皇宫,也随之消失。

赵匡胤看着沿途各处关卡,不时夸赞杨业之才,赵德芳听在耳里,笑在心里。

“父亲,义父在前面”,赵德芳冲着赵匡胤的车驾喊道。

赵匡胤闻言下令停车,换了匹马,向后喊道:“全军加速”。

说完快马朝着真定府城门而去,万马奔腾,瞬时间黄沙漫天,席卷着飞向城门。

杨业见部队突然加速,稍加思虑,率众将跪地等候赵匡胤。

“末将杨业参加圣上”,杨业高声大喊道。

赵匡胤翻身下马,走上前去扶起他说道:“杨将军免礼,殿前免跪,此处更不必行礼”。

杨业闻言低头笑笑。

赵匡胤虎目一扫,接着说道:“哪位是折将军?”

折御卿站在杨业身后,跨步上前跪地说道:“末将折御勋参加圣上”。

赵匡胤闻言看去,伸手扶起他说道:“折将军深明大义,部署宋辽边境有功,擢升北境都部署”。

赵德芳闻言大惊,北境,这是多大的地方。

折御勋闻言也是一愣,接着跪地说道:“末将得圣上重用,誓死捍卫大宋,万死不辞”。

赵匡胤见状大笑说道:“走,咱们进城”。

说完,当先而行,浑身上下霸气外露,看的折御勋佩服的五体投地。

真定府不大,没多一会就到了府衙,赵匡胤上坐微笑说道:“杨将军家小已到开封,看样子不日就将再动身去长安了”。

杨业没想到他说这么句话,便回答道:“末将身为武将,东奔西走,家小也已经习惯了”。

“听说杨夫人乃是折将军亲姐,而且深谙战阵兵法?”赵匡胤试探问道。

杨业急忙回道:“官家明鉴,拙荆确是折家之女,只不过受父祖影响,懂些粗浅军事”。

“杨、折两家既是秦晋之好,如今又携手御边,好啊,听说杨将军有七个儿子,是何年岁啊?”赵匡胤笑着说道。

杨业:“末将受圣上隆恩,理当为国尽忠,家中七子,长子延昭今年十八,幼子方才五岁”。

赵匡胤闻言大喜说道:“十八,比德芳大一岁,可否婚配?”

杨业闻言稍感诧异,如实说道:“尚未婚配”。

“好,杨将军勇武过人,想必少将军也是人中翘楚,永庆公主年方十五,嗯,天生一对,杨将军意下如何?”

杨业闻言惊讶的看着赵匡胤,回道:“永庆公主金枝玉叶,末将…”

赵匡胤抬手打断道:“杨将军接旨吧,迁都长安之日,就是咱们结亲家之日”。

杨业还是一头雾水,领旨谢恩。

赵匡胤此举,将杨业彻底拉拢住,一来他是赵德芳义父,二来赵匡胤又是杨业的亲家,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杨业一家,都将效忠于赵匡胤父子,再加上杨家与折家的关系,大宋北部无忧了。

赵匡胤忽然说道:“杨将军以为我大宋与契丹开战,胜算有多少?”

杨业闻言,面色严肃,稍加思考一番说道:“胜算六成”。

“哦?如何得知?”赵匡胤好奇问道。

杨业知道赵匡胤以武立国,也是沙场猛将,所以不敢虚言,说道:“耶律贤即位后虽然大力发展国力,而且对外保持和平,但是毕竟国力不如我大宋,军需物资无法与我朝相提并论,此其一也”。

“契丹兵力有限,而且防御线自东向西无暇兼顾,此其二也”。

“北汉已灭,契丹再无外围防御,我军可直接收复燕云十六州,继而打开契丹门户,此其三也”。

“契丹前朝良将被诛杀大半,而我朝兵精将广,此其四也”。

“我朝南平吴越、南唐,北灭西汉,士气正盛又灭契丹两万精兵于石岭关,士气不振,此其五也”。

“契丹南京原属我汉族之地,百姓多为汉民,在契丹统治下衣食难济,民不聊生,此其六也”。

“好”,赵匡胤起身赞道:“杨将军所言有理有据,天时、地利、人和,我大宋全占”。

折御勋听完,低声说道:“官家,我朝还有四成…”

赵匡胤说道:“折将军但说无妨”。

折御勋说道:“契丹战马供给充足,北方多以骑兵征战,我朝战马是个问题,南唐、吴越等虽号称一国,但实力终究不可与契丹相比,恐怕未必能一鼓作气,契丹虽然自东向西防御线长,但西部多为草原,我军容易取之,却无法守之,契丹也可放弃西边,固守东部城区,消耗我军,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军连年征战,又准备迁都,时机怕不妥”。

折御勋提心吊胆的说完,偷偷盯着赵匡胤看他眼色。

赵匡胤毕竟是武将出身,军事战阵反应极快,当即点头说道:“折将军所言有理,虽我朝有六成胜算,但也不能无视这些不确定因素”

赵德芳思虑完说道:“父亲,二位将军所言皆非虚,德芳综合考虑,此时确非对契丹用兵良机”。

赵匡胤闻言问道:“德芳有什么意见?”

赵德芳讪讪的道:“您三位都是沙场战将,我还是我不说了吧”。

阅读赵德芳驾到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smrhm.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赵德芳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