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明末」

第二十四章 县试案首1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一个平妻不少,两个平妻不多,刘皓轩在也不想在这件事上纠结了,安心做自己的“高考”模拟题。

日子很快就到了二月九日,二月十日就是县试,这个县试就在本县进行,主考当然是潘为臣了。县试只是一个基本的考察关,文能写的基本通顺,不出显忌讳就能过关,但是要拿案首还是需要真本事的,因为案首的试卷会被撰录然后张贴,以供大家学习的。

大明的童试即童生试,是明代取得生员的入学考试,是读书士子的进身之始。应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统称童生。

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院试录取者即可进入所在地、府、州、县学为生员,俗称“秀才”,生员分廪生、增生、附生三等。生员经科试合格,即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1]

明朝的院试是每三年举行两次,由皇帝任命的学政到各地主考。辰、戌、-(丑)-、未年的称为岁试;寅、申、巳、亥年,称为科试。院试得到第一名的称为案首。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禀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禀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

生员获得入学的资格後,可以到官办的府、州、县学读书。不过大明的入官学基本上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多少真正的知识传授。入学後经过学政的选拔,便可以参加下一级乡试。成绩特佳的生员,有机会被选为贡生,成为国子监的学生。与国子监其他监生不同,贡生是正途所出,属一种荣誉。

本县童生要有同考者五人互结,并且有本县廪生作保,才能参加考试。试期多在二月,考三到五场,内容有八股文、诗赋、策论等,考试合格后才可应府试。府试由知府或直隶州知州、直隶厅同知主持,考试内容和场次与县试相同,试期多在四月。府试合格方可参加院试。院试由主管一省诸儒生事务的学政主持。院试合格后称秀才,方可进入官学和正式参加科举考试。

这些规则都是刘皓轩这十多天才找资料查询完毕,既然知道了其规则,那就是有的放矢,这科举考试一般都是只重视第一场,第一场如果被取中,那么后面几场的考试只要基本上过的去,就不会在黜落人了。

保书前三天就由潘知县的家丁送到了刘府,潘知县亲自做的保。刘皓轩只管带着文具去考试就行了。

第二天天不亮,刘皓轩就被父亲叫醒,说是该到贡院去点卯入场了,刘元伯考了十几年当然有经验,听他的准么有错。

飞快地洗漱完毕,自己拿着文房四宝,叫铁柱牵去牵马,就准备往外走,这是父亲把毛毛躁躁的刘皓轩叫住了;

“孩子,这是被褥,这是食盒,这是炭炉,这些你别忘了,一经贡院看是连靠三天的,难道你要在里面饿三天不成。”

听到这里刘皓轩一拍脑袋暗叫还真把这科举当成高考了,两小时就交卷的那种。

看着父亲吃力地往外面搬动刘皓轩所需要的烤具,别人想去帮忙也不让,他要亲自帮自己的儿子般,刘皓轩真的感动了,这就是一个父亲的爱,虽然在物质上刘元伯并没有给予刘皓轩多少,但有这份爱就足够了。

“父亲还是让孩儿自己来吧,你给我说说考试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就好了。”

一听自己的儿子这样说,刘元伯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什么注意卷面整洁啊!注意别感冒啊!,破题小心啊!!直到铁柱提醒说;

“老爷时间不早了,该出发了。”

“对对。。。。。出发。。。”

刘皓轩和铁柱骑着马很快赶到贡院外面,原本很大的广场现在已经是人满为患,其实一个县的县试人并不是很多,因为容易过,只要过了就不用在考第二次,所以海宁县今年也就一千多点人参考。

一般会取三百人左右,通过率30%左右,府试就是今年十多个县通过县试的考生在加上往年没有过府试的考生——简称复习生,一起参加府试,一个府每年参加府试的不下三千人也是取三百多人,院试就有五千多人了,还是取三百,也就是说在大明考个秀才比现在考大学都难,现在大学的录取率是80%左右,操蛋吧。

送考的人太多,全是大车小车的,还有就是考生的行李每人都是一大堆,所以偌大的贡院广场显得人头攒动。

马是不能骑了,刘皓轩跳下马来,吩咐铁柱把马牵回去,伸手就拧起自己半个人高的大木箱,往前挤去。二月的天气,刘皓轩硬是挤出身大汗,多亏自己还是练习过戚家的武功秘籍的。

一个时辰后才轮到刘皓轩进场,现在海宁那是没有人不知道刘皓轩的,前面的传说大家可以不信,那在杭州斩杀四个通天大盗的事是真实的吧,刘府门口三千斤石狮一戟劈成两截也是真实的吧,全海宁的人都去刘府门口查验过了,绝对真实不容怀疑。

搜身的兵丁见是刘皓轩,顿时慌了手脚,好在是其他考生很多人不认识刘皓轩,没有引起扰乱。刘皓轩示意搜身的兵丁一视同仁。

搜完身刘皓轩就提着大木箱进了贡院,整个贡院外面还是很干净,就是考舍太差了,大明这些年财政吃紧一直没有钱修理,刘皓轩的运气也不算差,一个不好不坏的考舍,离厕所也比较远。

刘皓轩分到的是一间老考舍,建设的还是很和标准1,8个平方的面积足够使用了。

所有的人都在打扫卫生,刘皓轩当然也不能例外,一个干净的环境才能有一个好的心境,也更容易写出好的文章。

刘皓轩把清节打扫完毕所有的人才进完,随着贡院大门“碰”的一声关上,这三天是绝不会打开的,想出去可以只能是被叉出去。

此时已经大色大亮,等试卷发下来的时候,刘皓轩仔细地看了一下考题;

“道不远人不可以为道.”

这句话出自《中庸》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翻译:

孔子说:中庸之道是离人不远的,假使有人遵行中庸之道而远离人群,那就不可以称之为道了。

具体是说人的自觉行为与道的关系必须要加以检讨,这里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忠恕”与“道”的关系。对《中庸》所谓“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忠恕;忠者,心无二心,意无二意之谓,恕者,了己了人,明始明终之意-——和忠诚的意思差不多),

刘皓轩本来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进入科举的,多亏自己后世在应试教育的熏陶下,对于考试还是没有直接崩溃。

既然把题破开了,那做八股文就不在话下了,刘皓轩这么多天做模拟试题可不是百做的,谁说题海战术没有效,这就是证明。

刘皓轩开始在草稿纸上写道;

道在人中,而远人为道者,误矣。(破题)

接着才是承题;盖道即人而具者也,远人为道,即非道矣。求道者,其知之否耶?(承题)尝思道在两间,无非人性之发越。苟舍是他图,不将以万物皆备之理,自有之而自失之乎!是皆不知道也。(起讲)

吾试与人言夫道:(入手)

神化精微,不外饮食居处。而岐而视之,大道不开偏陂之门。(第一股)

天经地义,原属日用寻常。而深而求焉,人世岂有惊奇之处。(第二股)

吾见其不远人也!(出题)

。。。。。。

不可以为道,甚矣。道不远人也!(过接)

盖理本于天。天则自然也。唯循其自然者,行习不留性量之亏。(第七股)

道率于性。性则本然也。唯扩其本然,而暴弃非关厥赋之罪。(第八股)

明乎其不远,则即人即道,而无容外务也。(收题)

写完文章后,刘皓轩就开始仔细把草稿纸上的文章拿起来读一遍,先检查错字,第二遍查忌讳,第三遍查遣词造句,文理是否通达,这些习惯都得益于刘皓轩后世的无数次考试,每次考前老师父母都会千叮万嘱,在懒的学生都应该是记住了。

看看时间快近中午,刘皓轩就把草稿和试卷收入试卷袋,把炉子拿出来生火做饭,当然是烧的焦炭没有烟雾的,刘皓轩的打算是先吃饭睡觉,休息好了才来抄写,那样写的馆阁体才有骨气——歪理。

足足花了一个半时辰才把吃饭睡觉搞明白,当中潘知县悄悄来看过刘皓轩一次,见这位大爷在睡觉,也不敢打扰,继续若无其事地巡考。

吃饱睡足的刘皓轩伸伸懒腰,舒展舒展四肢,用清水洗一把脸就开始拿出试卷袋的草稿开始抄写起来。

果然如刘皓轩所想,一手漂亮的带有神韵的馆阁体跃然纸上,等抄完以后,看着有木有抄漏的字,在看看整洁的试卷刘皓轩非常的满意。在看看周围,有的考生在奋笔疾书,有的在沉思苦相,但这和刘皓轩有什么关系呢!

今天晚上三支蜡烛用完就会收第一张八股文的试卷,然后由知县和学正组织书吏输入开始阅卷。

刘皓轩乘着心情大好,就开始做第二套试卷,诗赋;

《春》

阅读撕裂明末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smrhm.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撕裂明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