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祐唐」

第33章齐王府的属官们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祐唐 (.)”!

“行了,该干嘛干嘛去!”李祐朝周围的亲卫仆从挥了挥手道,“估计你们也听说了,本王过两天就要离京就藩,你们愿意跟着的,就去找亲卫苏郃登记一下,不愿意离开长安的,就留在长安看家。愿意走的这两天把东西归置归置,家里人愿意跟着的也一并带着。到时候和本王一起出发!”

燕王府的一帮亲卫仆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都有些拿不定主意是不是要跟着这位做事向来不太靠谱的殿下走了。李祐也不管他们,甩了甩袖子,又进了书房,再过几天就要启程前往齐州了,得先好好做一个规划才是。

齐州就是后世的山东省会济南一带。之前李祐壮着胆子跟李二提要求,要了十三个州的封地,在齐州之外,还有济州、郓州、兖州、沂州、淄州、青州、莱州、密州、登州这些后世隶属于山东省的绝大部分地区,向南还要了徐州、泗州和海州这三个军州。这么一来,不光山东半岛,就连江苏和安徽的一部分地区也都划到了自己的封地里。

如今的这片土地和长安、洛阳等都畿重镇相比堪称犄角旮旯,隋末的战争把这片地区打成了焦土一片,山东半岛的登州、莱州从远古时期到贞观年间就没有过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但是这片地方在李祐眼里可是值钱的很。

山东中西部地区地势平坦,河道虽比不上江南水乡,但因为纬度位置和气候的缘故,只要不是大范围的天灾人祸,就是很好粮食产区;其中也有山脉,但并非荒山绝岭,而是大部分可以改造的丘陵地貌,拿来种茶是很好的选择,虽然可能比不上龙井雀舌,但日照绿茶、崂山绿茶在后世也有大量的拥趸。山东半岛地区不管是发展渔业还是海洋贸易,都有很好的条件,从登州出发,往北到辽东半岛就能和高丽人贸易,往东到朝鲜半岛就能和新罗和百济人贸易,从大唐随随便便弄一船东西过去,就能换回大量的财富;如果往东走的再远一点,就到了日本群岛,那可是金银矿产十分丰富的地方,关键是现在许多金银矿还没主儿呢!

山东后世并不以矿产出名,但山东地区的矿产资源还是挺丰富的。兖州有铁矿有煤矿【*】;沂州西南的煤矿甚至是后世鬼子在山东殖民工厂运转的保障;齐州、淄州有石墨矿、瓷土矿,大名鼎鼎的龙山黑陶就是诞生在这里;莱州还有一个巨大的金矿,这会儿大概还仅仅是几个矿坑而已……

山东这片土地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特殊。所谓的“一山一水一圣人”,母亲河在这里入海,泰山是五岳之首,孔子更是万世师表。而除了这位孔圣人,舜帝曾在这里耕作、鲁班曾在这里做工、孟子曾在这里读书、孙武曾在这里习武、王羲之曾在这里练字……孔孟之乡、礼仪之乡,忠孝节义代代相传,后世的戚继光、左宝贵都是民族英雄,近现代也同样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但是山东在历史上也是出了名的“造反之乡”。春秋末年盗跖起义、秦朝末年田横起义、西汉末年赤眉军起义……远的不说,隋末首举义旗的知世郎王薄,山东人;瓦岗寨里的秦琼、程咬金、李绩、单雄信,山东人;天下大乱之时投奔李唐造反的房玄龄,山东人……以后还会有反唐的黄巢,山东人;反明的唐赛儿,山东人;反侵略的义和团,也从山东发起……至于演义小说中最终被招安了的梁山好汉们,那就是杀人放火的一帮土匪,根本混不到农民起义军的队伍里……上一世曾有网友笑言,中国历史上“山东不反中国不乱”。可是山东出了圣人也出了反贼,偏偏就没出过皇帝。如果细细品味一下的话,大概就能明白山东人的忠和义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李祐手里捉着笔心里却在转着各式各样的念头。想想后世的四面荷花三面柳,车水马龙的全国最长城市主干道,香味扑鼻的芙蓉街,锣鼓喧天的奥体中心大球场;还有豪爽耿直的山东大汉,大方质朴的山东大嫚,以及醇厚的青啤,洌口的兰陵、景芝,有嚼劲的大煎饼……眼泪都快下来了。

正沉浸在回忆中不可自拔,亲军敲响了书房的门。李祐赶紧揉了揉眼睛吸了吸鼻子,道了声:“进来!”却仍低着头,仿佛面前那滴了三两滴墨汁的纸能看出花来。

“殿下,外边来了三个人,说是朝廷给派的王府长史和亲事府典军。”亲卫倒是有些好奇自家殿下声音低沉,一点儿不像前几天那么神采飞扬,却也没多问。

“哦?”李祐顺手放下手中的笔,微微抬起头来道,“叫什么可曾问了?”

“薛大鼎、刘仁愿和刘仁轨。”亲卫答道。

“知道了。”李祐摆了摆手,道,“带到正堂招呼着,本王待会儿就过去。”

等亲卫退下,李祐无奈地笑了笑,原以为早就接受了另一个世界离自己远去的事实,但实际上这样的事实又哪是这么好接受的?他在书房里转了会圈子,好不容易等心情平复了,才走出书房,往正堂走去。

正堂中正跪坐着三个人,见一个衣着华贵的少年进来,自然知道是到了正主。三人便一起站起来,拱手施礼。

李祐扫了一眼,便笑着道:“三位免礼吧。咱们以后相处的日子还长着呢,用不着每次都这么中规中矩的。”

“君臣有别,礼不可废!”居中一位个子矮矮的中年人沉声说道,“殿下切不可出如此无礼之语。”

李祐眯了眯眼睛,笑了起来,道:“想来这位应该是薛先生吧?先生是本王特意向父皇要来的王府长史,规劝进谏正是先生职责。先生有心,祐不胜欣喜。”

“殿下谬赞!”薛大鼎又是躬身一礼。

“哎!”李祐赶紧上前扶了一把,道,“非是本王不知礼仪,只是看先生在山南东道作为,该是个做事的人。这些虚礼除了浪费时间,实际上并无太大作用。三位既然到我王府任职,自然是我亲近之人。亲近之人私下相处,这些虚礼能免则免,还是做事为先。”

薛大鼎嘴角抽动了一下,很没有礼貌地盯着李祐的眼睛看了一会儿,才点头道:“若是如此,臣恭敬不如从命。”

李祐才满意地笑了笑。又看向旁边两个身材魁梧的汉子。

刘仁愿是个军二代,他祖上是匈奴人,南北朝时期就迁居关中,镇守北部边防,老刘家在当地也是一方豪族。刘仁愿也“门承勋业”,荫入弘文馆。不过这家伙没有一丁点读书人的样子,隔着冬衣都能看到身上贲起的肌肉,年纪轻轻就长了满脸的络腮胡子。见李祐看他,咧开嘴笑了笑,想要躬身行礼,却又想起李祐刚才说的话,一时竟有些不知所措的样子,只好尴尬地挠了挠后脑勺。

刘仁轨则有些黑瘦模样,气质沉静,不苟言笑的样子。李祐看过去的时候,他拱了拱手,道:“臣刘仁轨见过殿下。”

“好了。”李祐笑着摆了摆手,道,“三位今日到来,我这王府的架势也算是搭起来了。过了元夕,咱们就要去齐州,薛先生从襄州一路奔波而来,趁着这几天好好休息一番。到了齐州,可有的是劳累辛苦的日子要过。”

薛大鼎微微点了点头。

李祐便又对刘仁愿道:“刘仁愿就要辛苦一番,明天你要到绛州龙门县替我找个人。名叫薛仁贵,出身河东薛氏,你到了地方打听一下应该能找到。到时候你带着人直接去齐州就好,我们就不等你了。此人有勇力、颇善战,你要好好请人过来。若有家眷,也一并接来。”

“不用明天,我今天就去!”一边说着,刘仁愿一边站起身来就要往外走,李祐赶紧叫住,道:“也不在这一时半会儿,明天我让王府亲卫和你一起出发,今日也晚了,暂且休息半日。”

阅读祐唐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smrhm.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祐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