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选刊(2013年第8期)」

第25章 中篇小说 催眠(马晓丽)1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医生,我失眠。

多长时间了?

四五年了。

四年还是五年?

……五年。

一直都睡不好吗?

不是,是每年一到这时候就睡不好。

这时候?

五月份,一进五月份就开始失眠。

是入睡困难还是睡眠质量差?

入睡也困难,质量也差,而且梦特别多。

这种状态一般会持续多长时间?

说不好,整好了一两个月兴许能过去,整不好得折腾个小半年。

看过内科吗?

我过去一直都是看内科。

这次怎么来看心理门诊了?

我觉得吧,内科就是吃安眠药,一片没用吃两片,这种没用加那种,顶一阵子是一阵子,根本去不了根。

你想接受心理治疗?

医生,我想催眠。

催眠?

对,就是躺那儿,医生在旁边说,人就睡着了那种。

你是说催眠术?

对对,是叫催眠术吧。

哦,你看我这有睡觉的地方吗?

真是的,怎么没有呢?这心理门诊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

医学心理治疗一般不提倡催眠术。

可是……我看心理治疗好像都是催眠呀,就像《无间道》里的梁朝伟和刘德华那样,陈慧琳在一旁说着说着,就把他们说睡着了。

电影看多了吧?这么跟你说吧,你可能是把睡眠和催眠混到一起了。其实,睡眠和催眠不是一个概念。睡眠状态中的人大脑神经活动处于抑制状态,不存在意识活动;而催眠状态中的人意识并没有消失,对自己的存在非常清楚。

作家,跟你商量个事。

什么事?

我要去开学术会议,这个病人你先帮我照看几天怎么样?

我?

对。

医生,你……是不是有点太瞧得起我了?

你来体验生活有段日子了,跟着我出门诊也算经历了不少病人,应该没什么问题。

……

怎么,不敢接?

……

哦,我明白了,你不是不敢接,而是不想接。

不,你不明白,我是既不敢接,也不想接。

……还因为沈阳兵的事在怨我?

我在想,你当年也是这样随便就把沈阳兵扔给学生了吧?

这事我跟你解释过,当时情况紧急,我实在是顾不上……

作为医生有什么情况能比治病救人还紧急?

我……

我那么相信你,现巴巴地把他交到了你手上,你可倒好……算了,不说了。

……那个……沈阳兵……现在怎么样了?

……不知道,撤离之前我去了一趟他们部队,但没看见他。连长告诉我已经把他送走了,说是暂时送到一个偏僻的地方看仓库去了。

为什么不送医院?我不是让他们尽快送医院治疗吗?

我也是这么问的。连长回答我说要送医院也得抗震救灾结束以后再送,直接送去对部队影响不好。

唉,真没办法。我们就是不能正视心理和精神问题,总把正常疾患当作丢人现眼的事来遮掩。

你知道吗,医生,直到现在想起那个沈阳兵,我心口的这个地方还会疼。一想起他,我的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大山深处,沈阳兵孤独地坐在洞窟前,默默地向远方张望着,眼里充满了期待和无奈……

你一来体验生活,我就明白这件事你一直都没放下。

那你还同意我来,就不怕我不怀好意?

我是想,让你多了解点我们心理专业也好,能加深相互理解,不然心里总有疙瘩。

那你就更不该把病人交给我了。

不是要把病人交给你,只是让你替我关照一下。这病人问题不大,我给他开了点解郁安神药,想让你这几天多跟他聊聊,帮助他缓解紧张情绪。不过你要是觉得不合适就算了,还是等我回来再说吧。

别……医生,你真觉得我跟他谈话合适?

当然了,作家谈话本来就内行,何况你跟我接触过不少病人,也没少谈。

可我不专业?

你是没经过专业培训,但心理医生与其他学科的医生不同,心理医生是用心来工作,靠心来指引诊断治疗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只是相应的辅助手段。何况作家的工作本来就与心理专业靠得很近,你应该没问题。

那我以什么身份跟他谈话呢?

当然是作家,以医生的身份就是非法行医了,这可是原则问题。你只是以一个体验生活的作家身份,找一个病人谈话。

在心理门诊,以作家的身份,用心理医生的方式?

怎么样?

有点滑稽。

其实你也不必拘泥什么方式,就像跟我聊天这样,按自己的方式谈就行。

能行?

怎么不行?心理医生也没有固定的方式,再说了,让你用别人的方式谈你谈得了吗?

可也是。

无论怎么谈,只要能用心感受病人的内心,寻找出影响病人心理的致病因素就行。

我明白了,我得通过谈话想办法缓解他的紧张情绪,还得寻找他的致病原因。医生,你真觉得我具有这种非法行医的能力?

你没问题。其实我一直都在观察你,发现你进入情况很快,感受和介入他人心理的能力都很强。

这服药我爱吃。

你在心理方面是有天赋的。

天赋?医生,下药太狠了点吧?

难道你不承认作家通常都具有这种天赋?

我承认,一个好的作家一定得具有这种天赋。

同样,一个好的心理医生也是需要这种天赋的。我一直认为,一般的心理医生也许谁都能当,但优秀的心理医生必须具有精准感知他人心理的直觉,而这种东西是无法通过理论学习和专业训练获得的,这是天赋,是与生俱来的。在我看来,你的心理感知能力和心理引导能力比我带的大多数研究生都好。

别,医生,这么严重的表扬我可有点承受不了了。别说,让你这个心理专家这么一抬举,我这会儿还真有点受宠若惊、信心倍增、勇挑重担的意思了。

得意吧你。

哎医生,我反应过来了,你这是不是在使用方法?在对我进行心理暗示?为了增强我独立工作的自信心?

你比我都自信,还用我暗示?

那好吧,既然你这么看好我,我这就去准备约谈病人了。医生,你看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

这个病人只有点轻度焦虑症状,应该不难交流。你先谈谈看,有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

你放心,所有情况我都会向你报告,出现任何问题我都会及时请示你,你只要别关机,别嫌我烦就行。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自我心理保护的方法都记住了吗?

记住了。

一定要有自我心理保护意识,在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技术方法,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我不是医生。

您是……

我是作家。

作家?我可是来看医生的。

知道。我在心理门诊体验生活,医生这几天外出开会不能出门诊,他认为我可以先跟你聊聊,看能对你有什么帮助,你看可以吗?

……

没关系,如果你不愿意……

行吧。

这么说你愿意?

我是想,正好我还没见过作家呢。

呵呵,有一次,我在电台的一档直播节目里做嘉宾。一位听众打进热线电话说,我从来没见过作家,特别想知道作家是什么样的人,你能告诉我吗?我就告诉他说,作家就是普通人,过着普通人一样的世俗生活,有着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跟普通人一样也会咬牙、放屁、抠脚丫子。

哈,有意思。

这是个午夜广播的节目,我还以为半夜三更的没人听广播呢,没想到第二天就接到了好几个朋友的电话。无一例外,一接通电话就听见对方在那边乐,说,喂,你现在是不是正在咬牙、放屁、抠脚丫子呀?

哈哈……哈哈……

你是排长?

是。

五年前你在做什么?

那时我是士官。

士官?排长都是从军校毕业的,你怎么能从士官提为排长呢?

我是特殊提拔的。

为什么?

……我参加抗震救灾立了个二等功。

你去汶川了?!

我去的是北川。

我也去北川了!

真的?!

你们什么时候进去的?

震后第二天,我们是第一批进震区的部队。

哦,那你……什么都……看见了?

嗯,什么都……看见了。

……

……

我是一周后跟野战医院进的北川。

那会儿我们部队已经撤出来了,到别处去救援了。

我说呢,我在北川锣鼓镇住了两个月,驻扎在那一带的救灾部队我都跑遍了,怎么不记得有你们部队呢。

唉,我们离开得太匆忙了……

什么意思?

啊……没什么。我们突然接到命令进山去解救被困在山里的群众,就急急忙忙走了。

你在震区救了不少人吧?

我……其实都是大家一起救的。

你立的可是二等功,一定不简单。

没有……我真的没什么,都是大家一起……

别谦虚了,二等功可不是随便就给的。

我不是谦虚,是……

是过分谦虚。

医生,不,作家……咱能说点别的吗?

病人显得很疲惫,面色憔悴,但目光一点也不黯淡,反倒有点显得过于亮了。

我就说嘛,作家的眼睛就是厉害,这种病态的亮光很可能就是患者心理焦虑的投射,被你一下子就捕捉到了。

跟他交流倒没什么障碍,他情绪挺稳定的,思维清晰,语言表达也顺畅。

还算配合吧?

他虽然表示愿意接受心理治疗,但当谈话内容涉及到某些问题时,还是会下意识地表现出躲闪甚至拒斥的心理反应。

问题通常都会出现在躲闪、回避之中。有点思路了吗?

不知道算不算是。

你说。

我猜测他的病因很可能与五年前的汶川大地震有关。

时间上倒是符合。

开始我也只是注意到了时间,但通过交谈我发现,只要一涉及到抗震救灾话题,他的反应就会出现异常。

譬如?

譬如对立功这件事,他的反应就很不正常。在抗震救灾中立二等功,这么一件值得夸耀的事,他竟表现出明显的躲闪、回避、甚至拒斥的心理。这没有道理呀。

怎么没道理?你不也这样吗?

别提我好不好,我就立一三等功,跟他不一样。

你看,你不是也跟他一样在躲闪回避甚至拒斥吗?

……

别在意,作家,我只是在甄别。你看他是不是那种过于自谦的人。

他的表现大大超出了自谦的范畴。

那是不是行为习惯呢?很多人在环境的暗示下,都会养成自我压抑自我收敛的行为习惯。

不,他的躲闪回避不是做出来给人看的,是下意识的流露。

你想用他对待立功的态度来补充你对致病时间的判断?

对。

还有吗?

还有一些笼统的说不清的感觉。

那就接着进行下去吧,也许渐渐就清晰起来了。

你是说我可以这样继续下去?

……

喂,医生,说话呀。

我在想,可能我把这个病人交给你真就对了,没准会有意外收获呢。

看你的样子昨晚又没睡好?

不是没睡好,是根本就没睡。

我昨晚也失眠了。

你们当医生的也失眠?哦,对不起,错了,您不是医生是作家。

呵呵,作家失眠就对了?

我不是那个意思。

没关系,其实你会失眠,我会失眠,医生也会失眠,大家都一样。

对对,作家好像更爱失眠。

不一定,我就是个例外,我平时很少失眠。

哦。

我常开玩笑说自己为此深感惭愧,觉得自己特别愧对女作家的称号。

为什么?

因为女作家一般都有点神经衰弱,大多数都有失眠的毛病。平时在一起聚会,我看人家从中午就开始不敢喝茶,不敢喝咖啡了,生怕影响晚上睡觉。我可倒好,无论什么时间喝完浓茶浓咖啡都能倒头便睡,丝毫不影响睡眠。相形之下不免暗自气馁,觉得自己也太神经大条了,特别不具备优秀作家的精神气质。

您说话挺有意思的。

没事聊天呗,你怎么看自己?

我?我对自己也挺不满意的。

哪方面不满意?

好像哪方面都不太满意。

你对自己要求太苛刻了吧?

也不是,我真是觉得自己哪哪儿都不行。

就没有得意的地方?好好想想,把你想到的最得意的一件事讲给我听。

最得意的……

就是那种私下里自己一想起就非常开心的事,比如买彩票中了个头彩,摔跟头捡了个金元宝什么的。

作家您可真逗。

或者是唱歌赢了个满堂彩,训练争了个第一,还有立功授奖什么的。

……全连就我一个二等功。

就是嘛!

团长亲自给我颁的奖。

你看!

我当时站在台上,胸前佩戴着军功章,真的感到特别自豪。

还说自己哪哪儿都不行呢,你比一般人都行。

是吗?

当然了。

……可是,有时我会突然觉得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为什么?

因为不符合实际情况。

那你认为实际情况是什么?

……实际情况是我根本就不如别人,只不过别人还没看出来。

所以你害怕哪一天会被别人看出来?

是,每当想到这,我就会自己惊出一身冷汗。

告诉你,我也有过这种念头。

真的?

真的。过去我一直认为自己不够聪明,第一次听到有人说我聪明时我非常惊讶,心想大概是我碰巧把这人给蒙住了吧。后来不断有人说我聪明,我就越来越感到疑惑,想不明白是我真聪明呢还是我把别人都给蒙住了。结果越想越害怕,总担心哪天会被别人识破。后来我实在憋不住了,就跑去悄悄问我爸,心想我爸肯定会跟我说实话。我爸是个公认的聪明人,听了我的话竟诡异地笑望着我,用一种同流合污的口气对我说,丫头,你爸被别人说了一辈子聪明,可你爸我从来都没觉得自己聪明。至今你爸还觉得此事甚是怪哉,眼看这辈子都要走到头了,他们怎么还没识破我呢?然后,我爸就笑呵呵地拍着我的肩膀说,丫头呀,既然如此,咱就坦然接受吧,别跟自己过不去了。用黑格尔的理论解释,这就叫做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您爸……他老人家是做什么的?

搞哲学的。

连他这么有水平的人都有这念头?

我想,可能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念头,只不过谁都窝在心里不敢说,怕人家还没看破呢自己就先露馅了。只有像你这样敢于面对自己的人,才能把内心深处的想法说出来。

其实我也是第一次说出来,没想到说出来的感觉这么好。

是吧?我们总喜欢把很多东西都藏在心里,以为说出来就天塌地陷了。其实真说出来之后就会发现,什么事都没发生,反倒让自己的心里更轻松了。人啊,心里堆积的东西越多,心就越累……

您是想说心太累就会常失眠,对吗?

没错。

唉,这道理谁都懂,可惜没用。

为什么?

懂道理就不往心里藏东西了吗?懂道理就能让心不累了吗?懂道理就敢把心里的东西说出来吗?谁能担保说出来不会天塌地陷?万一真要是天塌地陷了怎么办?

你还真把我给问住了。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东西,每个人的心都累,但不是每个人都失眠,对吧?

对。

失眠的人也不都有心理问题,对吧?

也对。

您看,我就没有心理问题,我来心理门诊就是想做催眠。

还惦着催眠呢?

是。作家,您能不能帮忙给我跟医生说说。

医生不是已经跟你解释过了吗?

可是……作家,我这么说您可别见怪,虽然我很愿意跟您说话,可您不会做催眠再说也没用不是?

就这么败下阵了?

可不是。

呵呵……

还笑!

好好,不笑。

你看问题出在哪?

他的心理还是太紧张了,你得想办法让他放松下来。

其实我挺注意的,我尽量避免直奔主题,一直都在跟他东拉西扯。

是,这点连我们医生都做不到,医生要像你这样一天都接不了几个病人。

你这是表扬我呢还是揶揄我呢?

表扬,绝对是表扬。谈话是心理诊断治疗最重要的途径,这个过程最该不受时间限制,最该安神静气细心体察。但我们做不到,作为医生我们也很无奈。

那你看我为什么没能让他放松?

可能是你自己的心里太紧。

我?

人心是最敏感的,你心里发紧,他一定就会有感应。他感应到了你的紧,自己就没办法松下来。所以你还是得先放松自己,不就是谈个话吗,别憋着像是跟谁斗智斗勇似的。

别说,还真是这么回事。不过也是让我碰上了,你说这人怎么这么轴,盯住催眠就不松口了。

那你就给他催眠嘛。

开玩笑,我哪会催眠?

你会。

我要会就好了。

其实谁都会催眠。

这话可有点离谱了吧。

一点儿不离谱。你听我说,催眠的核心是暗示,是指用暗示的方法介入和影响他人的心理。但催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催眠单指催眠术,催眠术当然是有技术含量的,不是谁都能做的。但广义的催眠就不同了,广义的催眠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谁都曾有意无意地对别人进行过心理暗示,谁都曾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过别人的心理暗示。

这也算是催眠?

阅读小说选刊(2013年第8期)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smrhm.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小说选刊(201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