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一切皆可鉴定」

第87章 请帖(求追读)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这场作秀效果还是很好的,至少各县的豪族,开始给鲁达送来请帖,邀请他过去赴宴。

陈登帮忙挑了挑,大概分成三个类型:

第一种也是最可怜的,就是家道中落急需盟友的,若得不到鲁达的友谊,最多五年就会消亡。或者也不能说是消亡,只是换个身份继续生活下去。

第二种基本家里有女,也有可能是临时收养或者过继一个女儿的。用陈登的话来说,过去当天怕是就会把这女儿送到鲁达枕边,哪怕是侍妾都无所谓。

第三种家中都有年轻子弟,且很大概率是明年孝廉候选,为了提升概率于是主动亲近。

话说回来,这节骨眼跑来拉关系的,基本也就只有这三种情况了。

总不能真就仰慕鲁达少年英雄,特意在家中设宴,近距离瞻仰什么的……

“说起来,我最近查阅资料,顺帝时规定要四十岁以上才能察举来着。”鲁达有些疑惑。

在他印象里面,汉末三国时期,二十多岁的人举孝廉的并不少,比如陈登就二十五岁举孝廉。

就算没跟着自己,三年后他也会举孝廉出仕,担任县令。

“毕竟《礼》有记载,人到四十才称强,因而可以为官。尚书令左雄提出来的,这位也是举孝廉出身。”陈登闻言一愣,随即笑道。

是个读书读傻的家伙,儒家经典那么写,他就那么建议,关键顺帝还真那么做了。

“问题四十岁以上,那得熬到什么时候?就算真举孝廉出仕,四十岁的年纪精力也有限。不得已把一年的试职时间,提升到十年,才能提升容错率。”陈登冷笑。

四十岁的年纪,早就过了敢打敢拼的时期,精力也逐渐跟不上,最后治政效率大大下降。

这倒是让鲁达想到后世,过了三十五岁就不许考公。

可不规定,那五六十岁的是不是也能考公,考中就混日子,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地方经济发展不起来,反而办事起来磨磨叽叽。

再结合这年头的情况,四十岁都自称老朽了,才开始出仕,那也的确够呛……

不是说四十岁以上就没人才,程昱六十岁才出仕曹操,奈何这样的例子太少。

“于是最近十年,大家都假装这规矩不存在,尤其陛下西园卖官之后。”陈登回道。

刺史都开始出现属官,举孝廉也开始忽视年龄问题,很正常的事情。

也可以说没有违反,毕竟顺帝还有规定,如确实“有茂才异行”,也可破格察举。

这就得说回鲁达,十八岁的年纪直接举孝廉不行,所以举茂才出仕。

举茂才而不是举孝廉,朝廷显然也是有深思熟虑的。

总结起来,如今这年头举孝廉基本就两个情况:

没什么身份和人脉,也没钱去打点的,三十岁以上才有可能举孝廉。

低于三十岁举孝廉的,实际就相当于是举茂才。

那么甄豫有茂才吗?

当然有,人家的茂才就是钞能力!

整个辽东的民生经济因他获得提升,十五万流民逐渐得到安置,这不是茂才是什么。

“好家伙……”鲁达算服气,原来空子还能这样钻。

就说这帮世家豪族,动不动就修桥铺路,赈济灾民的。

扣除养名之外,怕是还在给自家子弟的仕途铺路啊!

可话说回来,刘宏在西园卖官,多少岁年纪的都能买官上任。

于是士族这边也是‘你不仁我不义’,这察举制也不那么讲究了。

后续诸侯争霸,大家那更加不讲究,别说四十岁,二十来岁的诸葛亮都给重用了。

“至于说这些请帖,没落的这些早点完蛋还好点,扶持起来也没什么好处。家中有子弟等着举孝廉的,可以适当亲近拉拢。最后那批不用太亲近,也不用太疏远,毕竟他们总会有适龄子弟。”陈登就这些请帖进行分析。

阅读三国:一切皆可鉴定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smrhm.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三国:一切皆可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