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1981:翻天覆地」

第83章 乐谱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说实话,《深海》最早能卖出去,真是靠品质过硬。

纽约是艺术家聚集地,怀才不遇的人太多。

最早创刊之时,唐仕杰为了帮助妻子,联系了多年好友,他更是亲自上阵,画了半年的漫画。

《深海》这个名字,其实是他的漫画作品名,写的是一个恶魔船长戴维·琼斯,在大航海时代狩猎邪神亡魂的故事。

唐仕杰是H·P·洛夫克拉夫特的崇拜者,画风相当克苏鲁,但耐不住读者喜欢。

不过,画漫画压力太大,他又习惯性拖稿。

最后,连载半年,成功断更。

《深海》断更之后,销量断崖式下滑,从1万份出头直接腰斩。

乔吉娅本想要立马停刊,但她为人心软,并且很能共情。

不少底层艺术家靠给《深海》投稿吃饭,耗费了几个月的作品,一旦停刊便等于白画。

关键还不能投给别人,因为前期签过合同,版权在杂志社这边。

抱着再试试的想法,乔吉娅硬撑了两个月,直到唐璜开始画《海绵宝宝》。

他接了父亲的班,成为了《深海》扛把子。

唐璜可比他父亲勤奋,唐仕杰在时,一个月更新一话,一话二十几页。

《深海》那时是月刊,等他开始连载,以一周一话的速度更新,硬生生将其搞成了周刊,让社内老人直呼OMG。

到后来,创作激情散去,才开始一个月画40页,两周更新一话。

《深海》是小众漫画杂志,类似于电影中的艺术片,画的每张都能当海报,但故事太‘前卫’,注定不是很畅销。

从1980年开始,《深海》在纽约周围市场饱和,没办法吸引新读者,但能维持收支平衡。

如今,靠着唐璜的人气,打通了全美销售渠道。

每周七八万本只是起点,十万本以上才是开始,一百万本不是终结。

更何况,在唐璜的建议下,乔吉娅决定将《深海》作为展示平台,检验新漫画是否符合市场。

每个月会进行读者投票,甚至会刊登读者评论,符合标准的漫画,能够开独立期刊。

最近一周,《海绵宝宝》需要给新人让路,这才是为其创刊的原因。

“不能死磕在《海绵宝宝》上!”

又画了几页底稿,唐璜开始不耐烦,喃喃自语道:“创作《海绵宝宝》是为了衔接《深海》,给杂志社续命,不是让我疲于奔命。”

开始转换思路,他准备只画底稿与梗概,其余部分让母亲找人完成。

反正,美国漫画师是流水线工人,不会侵占他的版权。

资本一念起,顿觉天地宽!

唐璜看向书架,准备整理一番。

将那些断更烂尾的作品,直接甩给职业漫画家。

自己拥有版权,让他们去接力创作,看能不能填补断更烂尾。

比如《全职猎人》《名侦探柯南》《航海王》,这些断更烂尾,情节有硬伤的作品。

看在Money的份上,他们会竭尽心力,用灵感浇灌作品,这就叫漫画补完计划。

计划通!

即使崩了,也没关系。

反正,美国漫画界有一项神奇能力,叫做世界线重启,读者早就习以为常。

花了两个小时,将大纲资料整理了出来。

其中有一些作品,因为创作时间不详,已经被死士拿走。

阅读美利坚1981:翻天覆地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smrhm.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美利坚1981:翻天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