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唐之好」

第 38 章 版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这是李令月第二次前往咸阳宫了。第一次前往咸阳宫时, 她以“行军途中,多有不便”为由,穿着一身戎装与秦国君臣会面。

但自她常驻长安, 秦王便命人按照大唐的习俗与制式, 为她赶制了几套服饰。

要是这回, 李令月还身着戎装前往咸阳宫,就有些不像话了。

眼下,秦王命人为李令月盖的大宅子已建好一半, 其中有一间屋子专程用来放置李令月的衣服。

李令月初至长安之时, 这“衣帽间”空空荡荡, 如今,已被堆得满满当当。

李令月的目光从秦国王女、贵女的服饰上划过, 落在了那几件大唐制式的服装上。

大唐与秦国习俗有诸多不同之处, 服饰上的花纹也更为繁复, 为了赶出这几套服装, 秦国针线上的女工可没少花功夫。

被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上的,是一套衮冕服,冕上垂着九串白玉旒珠, 这是大唐太子拜谒宗庙及加冠、大婚等大日子时才穿的, 寻常时候也用不上。

因李令月是女子, 这衮冕服也稍稍做了些修改, 与她更为匹配, 不过迄今为止,她只在被武皇册封为太女那日穿过衮冕服一次。

李令月只看了那衮冕服一眼,便挪开了目光。

虽说她很乐意见嬴政穿衮冕服,毕竟嬴政戴着冕旒的样子很帅,不过, 让她自己穿就算了吧。冕旒真的很重啊,她才不给自己招那份罪呢。

除此之外,还有公服与弁服,均是红衫白裳,前者为大唐皇储上朝时所穿,后者为大唐皇储初一十五处理公务时所穿2。

李令月最终换上了一身公服,一头乌发梳成了惊鹄髻,发髻上饰以珠宝钗环等物。

待换完装后,李令月看着铜镜中的自己,有些不适地摸了摸自己头上沉甸甸的发髻。

哎,许久未曾正装打扮过了,她都有些不习惯了。

不过,谁让嬴政那么郑重其事地率领朝中官员等着迎接她呢?她也只好怎么郑重怎么来。

穿成这样,李令月自然不可能像以往一样骑马前往咸阳宫了。

于是,她只好坐在马车上,慢悠悠地一路晃到了咸阳宫。

不得不说,乘坐马车就是磨人,李令月清晨便出发了,直到晌午才抵达咸阳宫。

秦国君臣估算着李令月一行人抵达的时间,已在咸阳宫门口等候了大半个时辰。

无论是李令月一行人,还是秦国君臣,其实都有些疲乏,但在正式会面之时,他们还是打起了精神,不愿让盟友看见自身懈怠的一面。

当李令月被身边换了仕女装的亲兵扶下马车时,嬴政望向她的目光中带了些许惊艳之色。

他一直都知道李令月生得极好,只是,她平日里总是大大咧咧,穿着十分随意,便是与黔首混在一起也不显违和。

甚至有好几次,他在见到她时,她一副灰头土脸的样子,完全打破了他心中对于“王女”、“贵女”的印象。

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李令月盛装出行的模样。

此时的李令月,面上带着得体的笑容,仿佛从画中走下来的仕女。但嬴政依然可以从她闪烁的眼神中捕捉到些许不耐之色来,这让他觉得颇为有趣。

李令月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控制自己的表情,但她的目光却总是那么活络,仿佛会说话似的。这一点,兴许连她自己都没注意到。

秦国君臣与李令月君臣打了一通官腔之后,李令月命人将制作好的二十只铜炉搬了出来。

“陛下与诸位大人且看,将这木炭加于铜炉之中燃烧,便有取暖之功效。这铜炉可置于大殿中,置于寝室内,置于诸位常待之地。”

“冬日严寒,孤便以铜炉相赠,唯愿诸位在这寒冬能过得舒坦些。关于制作铜炉的法子,稍后孤自会命人奉上。”

因近日咸阳天气越发寒冷,一些大臣们手上脚上生了冻疮。连处理公务之时,都恨不得拿条被子裹在身上。

李令月的这份礼物,可谓是送到了他们心坎儿里。

这一批铜炉只有二十只,定是优先紧着秦王用,宫中两名太后身为秦王的长辈,或许能一人分到一只,秦王自己肯定要留几只,他最看重的几名心腹大臣,或许也能分到一只,至于其他人,暂时是没有份的。

不过,大唐太女不是将这铜炉的制作方法一并奉上了吗?

待秦王命人将铜炉制作出来,他们不就有得用了?

二十只铜炉齐齐摆放在大殿内,其中四只铜炉内燃烧着李令月刚刚命人添加进去的木炭,周围的确暖和了不少。这也让秦国大臣们愈发渴望得到这取暖之物。

嬴政在工作方面对待手底下的大臣们要求严格,但在物质方面却不曾亏了他们。只一味严厉,不知给手底下的人好处,又有谁能真心为他卖命?

在看到手底下的大臣们隐晦的渴望眼神后,嬴政道:“即日起,开办造炉厂,尽快将铜炉研制出来。”

这造炉厂,嬴政没打算像造纸厂一样,开遍全国。他只打算在咸阳开一个造炉厂,生产一些铜炉供他自己和他的爱卿们使用。

至于销往六国?别逗了,嬴政才不会消耗自己国家的铜,去帮助六国国君享受呢。哪怕他们愿意花大价钱购买也不行!

对于任何有可能削弱本国军事力量的行为,嬴政都十分警惕。他是不可能坐视可以用来制作武器的金属,包括铜,铁,青铜等在内,任意流向其余国家的。

若是其余国家愿意自己出原材料,花钱让秦国帮忙制作铜炉,那倒还能考虑。

将该走的流程走完之后,嬴政命令周围的大臣们退下,他自己陪着李令月逛咸阳宫。

秦国大臣们闻言,交换了一个眼神,看向李令月与嬴政的目光中,带了几分暧昧之色。

“王上可从未亲自陪哪位女子逛过咸阳宫呢,你说是吧,左庶长?”有人去探李斯的口风。

毕竟,李斯像是知道什么内情的样子。

“不仅是女子,王上也不曾陪哪个男子逛过咸阳宫。当今之世,即便是六国国君来了,恐怕也不配让王上亲自作陪。”李斯回答得滴水不漏。

“说得也是。只是不知,王上是因大唐太女的身份,才这般看重她,还是因为别的什么缘故……”

也不怪秦国大臣们多想,实在是秦王平日里甚少与哪个女子接近,唯有这大唐太女是个例外。

他们已向李令月的下属打探过了,李令月亦未曾婚配,若秦王哪一日宣布欲立李令月为后,他们都不会感到惊讶。

……

高高的夯土台基上,一座座宫殿巍峨耸立,连绵不绝,的确给人带来了深深的震撼感。

咸阳宫面积很大,一眼过去望不到头。即使是未经扩建的咸阳宫,其宏大的规模也足以令人惊讶。

嬴政命人驾着一辆轺车,他与李令月坐在这四面敞篷的轺车中,一边观赏着咸阳宫中的亭台楼阁,一边为李令月介绍着这些建筑。

哪些宫殿是秦孝公将都城搬来咸阳时建造的,哪些宫殿是秦惠文王扩建的,秦武王偏好什么风格的宫殿,经他道来,简直让李令月像是见证了这座宫殿从无到有的历史,也像是见证了秦王们的争霸版图一点点扩张的过程。

咸阳宫中最早的一批宫殿,宫墙已显得斑驳老旧。即使有后代人的精心养护,看起来也终究跟新建的宫殿不一样。

“这片宫殿,便是我咸阳宫中最早的宫殿。”

嬴政对李令月道:“先祖孝公刚刚上位之时,秦国苦穷,山东六国皆卑秦,连周天子也不屑理会我秦国。孝公深以为耻,遂变法图强,迁都咸阳,收复河西失地……这些最不起眼的宫殿,便是孝公在位时修建的。”

待轺车驶到另一片建筑群前,嬴政又对李令月道:“这片宫殿,是先祖惠文王时所修宫殿。”

秦惠文王“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3,他所在之时,秦国已摆脱了当初无人搭理的窘境,成为了最强的国家之一,他自然有更多的财力来扩建咸阳宫。

而后,便是秦武王。

秦武王“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4,他自也渴望着能够如先祖们那般,扩大霸业版图。然而,他仅仅在位四年,便举鼎而亡。秦武王在位时命人修建的新宫殿,在他离世之时,甚至还没来得及修完。

李令月见嬴政提及这位先祖时,语气不如先前提起秦孝公和秦惠文王时那般热络,不由问道:“听起来,你对秦武王的做法不大认同?”

“他是我之先祖,我有什么好不认同他的呢?只是,他与人斗武,骤然离世,秦国险些就要因继承人之危而发生一场动乱。”

嬴政不赞同臣议君,子议父,他这句话,已然表明了他的态度。

不过,那时,秦武王若未因举鼎而早亡,嬴政这一脉,便会成为王室旁支,永远也没有成为嫡枝的机会了。

秦武王之后,上位的不是秦武王的同母兄弟,秦惠文后之子公子壮,而是远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未来的秦昭襄王,嬴政的曾大父。

秦昭襄王在位的时间最长,也在咸阳宫留下了最深刻痕迹。有人说,他的一生,就是半个战国,此言确实有几分道理。他参与了太多事,也见证了太多事,影响了太多人的命运。

秦昭襄王上位的过程颇具传奇色彩。

原本论嫡论长,论朝中势力,这王位都落不到他的头上。

秦武王虽然殁了,秦惠文后还有别的嫡子在,她支持自己的儿子嬴壮上位。芈八子,未来的秦宣太后则支持自己的儿子公子芾上位。

当时,没有一个人考虑过远在燕国的嬴稷,哪怕是嬴稷的生母芈八子,也不敢将希望放在嬴稷的身上。众所周知,争夺王位之时,即便是正统继承人,若是不能及时赶回来,那也等同于与王位无缘了。

但在此时,变数出现了——远在赵国的赵武灵王亲自下场了。

赵武灵王兴许是想借由继承人之争,在秦国布一场大局,于是便派赵军护送嬴稷回秦国继承王位。彼时,经过胡服骑射的赵国,已俨然成为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这也使赵武灵王有了掺和秦国立储之事的底气。

赵国表明了态度,芈八子自然也转而支持嬴稷,反正无论是公子芾还是公子稷,都是她的儿子,无论哪个上位她都不亏。

彼时,无论是护送嬴稷回国的赵武灵王,还是秦国的其他人,都没有料到,“小可怜”嬴稷终有一日会成长为大魔王。

赵武灵王护送嬴稷回国继位,嬴稷转头就欺负他儿子赵惠文王,诓骗赵惠文王献上和氏璧,渑池之会上还欲羞辱赵惠文王。到了赵孝成王时期,嬴稷更是送了赵国一场长平之战,一场邯郸之围。

若不是信陵君窃符救赵,若不是其他国家合纵攻秦,只怕那时的赵国就真要让秦国给攻灭了。

对齐国,秦昭襄王极尽忽悠之能事。先是忽悠齐愍王与他并称“东帝”、“西帝”,在齐愍王大肆征伐,犯了众怒之后,又与其余几国一起相约攻齐,令齐国险些覆灭。后来,齐国虽复国,但自齐威王,齐宣王时积攒的强大国力却消耗一空,自此无力再与秦争霸。

对楚国,秦昭襄王也并没有因为他自己身上流有一半楚国血脉而手软,楚国与秦国的“相爱相杀”皆由秦昭襄王而起。名义上两国是姻亲,实则彼此心中暗藏仇恨怨怼之心。

至于弱韩,秦昭襄王更是说打就打,连句废话都不需要多说。

魏国在魏文侯与魏武侯之时,很是风光了一阵子,吴起担任魏国将领之时,一度夺了秦国河西之地,差点儿把秦国打得亡国。可惜后来,魏国几代昏君,盛产人才而留不住人才,领土渐失,但仍占据着中原最肥美的一块地方。

面对这样的魏国,秦昭襄王自然不会放过这块肥肉,只要逮着机会就要啃上一口。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嬴稷都是其余几国君臣的噩梦。

这样一位在位时间极长,且有有着雄霸天下野心的君王,自然也会大肆修建宫殿。

咸阳宫中如今有近半的宫殿,都是秦昭襄王时期修建的。

嬴政甚至还能指着秦昭襄王修建的宫殿,说出秦昭襄王在位期间,与他的大臣或者外国使者在这些宫殿前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至于后来的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俩人在位时间加起来还比不上秦武王,他们自然来不及在咸阳宫的宫殿群中留下属于自己的那座宫殿。

李令月听得如痴如醉。虽说这些事迹,她在史书中也能读到,但谁能如她一般,让未来的始皇帝亲自为她讲述老嬴家的发家史呢?

此时,站在李令月身边的少年秦王,语气虽还算冷静,但他的目光,却望向了更加悠远的方向,他的眼中,燃烧着炙热的火焰。

嬴政对李令月道:“终有一日,寡人定会修建比曾大父更多的宫殿!”

李令月握着他的手,劝他冷静冷静:“虽然我明白你的意思是说,你会取得比你曾大父更高的功绩,但这修建宫殿之事,你还是悠着点儿吧。宫殿嘛,够住就好,实在不行修几座意思意思得了,可千万别一口气修个百八十座的。别忘了,你要的是大秦的长治久安,代代相传,而不是昙花一现。”

“你后面准备建个阿房宫,这阿房宫都还没修建起来呢,后世之人便拿来借古讽今了。为了压根儿就享受不到的事,背负千古骂名,多划不来啊。”

嬴政:“……”

嬴政闷闷地道:“寡人知道了。”

阅读秦唐之好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smrhm.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秦唐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