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业」

第四百五十四章 石墨纤维的用处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美国的技术太先进了,先进到让其他国家根本就无法追赶,既然无法追赶,那咱们就不追赶了,咱们只要将对方拉低到和咱们同一个程度,这样就可以了!

最好的武器是电磁脉冲炸弹。

当年,地球两霸在研究核武器的时候,就发现核爆会带来大量的电磁波干扰,比如说六十年代,美国佬在太平洋中部的约翰斯顿岛进行了一次代号为“海盘车”的高空核试验。

虽然只是一次140万吨tnt当量的核试验,却造成1400千米之外的夏威夷檀香山地区的供电网发生跳闸,甚至高压线的避雷装置都被全部烧毁。

至于芯片?再抗电磁脉冲的芯片,都无法挡住核爆的影响,所以,老毛子一心一意研究电子管,对集成电路始终抱有怀疑的态度,就是知道这东西在核战争时期不靠谱。

进入八九十年代,不用核弹,常规弹头的电磁脉冲炸弹也被研制了出来,更是可以在战争中随意使用,靠着强大的电磁脉冲杀伤能力,可以直接瘫痪对手的电子设备。

什么预警机,什么电子干扰机,什么战斗机的机载雷达,都得跪。

但是,这种常规的电磁脉冲炸弹东方也没有,就算是有了,因为技术太过先进,也无法出口。

那么,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石墨化纤维?什么意思?”在场的众人都不明白。

“这个嘛,很简单,就是将碳纤维进行热牵伸石墨化,这东西制造出来之后,会变成一根根的细丝,可以塞进炸弹之中,当炸弹在空中爆开之后,这些细丝就会在空中散开,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空气的推动,这样一颗炸弹,就能覆盖对方整个基地。”

“然后呢?”

“然后,这东西落在对方的雷达天线上,就能让雷达短路,落在高压线上,就能让高压供电系统跳闸,落在对方的飞机上……”

卡迈勒首先反应过来:“也就是说,让对方的电子系统失效?”

“没错,只要用了这种东西,就能让他们先进的装备失去作用!我们是民企,所以我们只提供这些石墨化纤维,具体怎么用,还是得看你们自己,你们可以把这东西塞进航空炸弹里,也可以装到飞毛腿导弹的弹头上,跟我们没关系。”

“好,我们可以买一批!”

“这個东西因为是特种材料,所以价格很高,比如一枚五百千克的航空炸弹需要的石墨化纤维,就需要十万美元,你们……”

“钱不是问题,我们不是有原油的交易吗?”

油轮有大有小,比如常规的十万吨油轮,可以装72万桶原油,目前的原油维持在低位,每桶只有16美元,这样一船原油大概是1152万美元,上次的交易两千万美元,就需要两船原油,这次要是再加石墨化纤维炸弹,哪怕买一百枚炸弹的原料,就又是一千万。

这样的话,就需要三十万吨级的油轮……

傻大木略微思考了一下:“我们的船队里,有一艘六十年代建造的三十万吨级的油轮阿卡德号,目前正打算淘汰,我们可以用这艘油轮运输原油给你们,油轮也给你们。”

油轮越大,运输的效率就越高,反正也是跑一趟的活儿,人力成本是一样的,船只越大,效益越好。

1966年,岛国首先建造出来了20.9万吨的原油船只出光号,成为了全世界第一艘vlcc,也就是巨型原油轮,欧洲也跟着开始投入到vlcc的建造之中。

从66年到75年,十年的时间里,这些国家平均每年建成59艘vlcc,创造了世界纪录。

不仅仅速度快,载重量也大,68年就达到了32.6万吨的载重量,73年提升到47.7万吨,81年,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船舶,56万吨载重量的海上巨人号油船横空出世,称为ulcc,超巨型原油轮。

衣拉克也是赶时髦的,在六十年代后期,就拥有了第一艘三十万吨级的油轮,命名为阿卡德号,到现在,这艘油轮已经二十多年了,算是到达寿命了。

如果按照使用寿命的话,或许还能再跑十年或者二十年,但是按照运营寿命的话,超过二十年的油轮,维护保养太复杂,一旦泄漏了赔偿高昂,保险费也会嗖嗖地涨,就会变得不划算了。

所以一般的油轮都是跑二十来年就报废,与其拆解了当废船,还不如给了秦总。

“好,既然这样,那我们给你们造两百枚炸弹的原料。”

这就相当于油轮也值一千万美元,价格相当不错了,所有人都露出满意的表情来,卡迈勒更是感慨:“和秦总做朋友,真是一件好事。”

“是的,我这个人就是喜欢交朋友。”秦锋说道:“现在,我们可以再讨论一下,如果真的遇到了那种情况,就得先发制人……”

这次衣拉克之行,就算是差不多了,当天晚上,秦锋就乘坐衣拉克人提供的专机,返回东方。

王民等人还留在这里,等着设备从东方过来,给衣拉克人搭建现代化的指挥系统。

其实,电脑只是现代化指挥系统的一部分,网络也只是一部分,软件才是最重要的,不过,这点难不倒他们,毕竟国内空军也想要更新指挥网络,这自然要落在技术最先进的太平洋集团的手里。

太平洋集团其实早就在开发这种系统了,现在正好给移植过来,也能大赚一笔。

飞机上,邓小龙有些好奇:“秦总,三十万吨的原油,厄立特里亚能用多少年?”

那边的确需要石油,但是只是从红海对面的狗大户那边买一些就可以了,根本就不需要从其他国家买,更不需要一次性买三十万吨,厄立特里亚也没这个预算啊。

“我也没打算让他们用啊。”

“那您?”邓小龙就更是好奇了。

“马上要打仗了。”秦锋说道:“在那个地区打仗,世界原油价格会迅速上涨,别看现在每桶16美元,很快就会涨到四十美元,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再把原油卖掉,这样就能赚个五六千万美元,这点钱,毛毛雨啦,还不到一个小目标。”

其实,如果要是考虑到成本的话,那些石墨化纤维的总成本也不会超过一百万,计算机系统再算上一百万,这油轮带货物,能赚个八千万美元以上,距离一个小目标没差多少。

而且,油轮还给了自己,当个海上油库,等几个月就行。

邓小龙睁大了眼睛。

巴格达。

勒鲁瓦用期待的目光看向面前的人:“怎么样,打听到消息了吗?”

“打听到了,太平洋集团从这边购买了一船的原油,甚至还购买了一条油轮,就是阿卡德号。”

“三十万吨的原油?他们这是要干什么?难道要进入国际原油运输市场了?”勒鲁瓦有些好奇:“不过,既然只是购买油轮和原油,没有干别的,那就算了,我们还以为他们是来抢生意的。”

什么米其林公司任职,只是一个借口,勒鲁瓦真正的身份,是法国军火在这边的总代理,他就盯着衣拉克,看他们需要什么军火,就给他们推销什么,省得让其他国家抢先了。

太平洋集团虽然是个民企,但是很多民用品比军工品还好用,所以,勒鲁瓦一直盯着,生怕被东方人抢了生意,现在看来,应该没有。

他不知道,他们最新的作战指挥系统已经被东方产品给取代了,而且,看到了那块被擦写的芯片,衣拉克人再也不会相信法国货了,里面不知道有多少雷,随时可能引爆的。

至于那块能够擦写的芯片嘛,当然是王民带过去的,趁着衣拉克人不注意,用那块芯片换掉了原来的芯片,然后,就可以做文章了。

现在,芯片被秦锋带回去,里面有什么内容,还不是他们太平洋集团说了算。

回国之后,秦锋来到了平旺镇战备仓库,现在,这里已经是防弹插板、芳纶纤维等等防护装备的产地了,正式的名字叫做太平洋集团户外装备公司,因为主要走出口,所以每年都能有个一两亿美元的利润,也是非常不错的了。

看到秦锋到来,大刘立刻跑了出来:“秦总!秦总!您可是好久没来了!咱们这里……”

“嗯,咱们这里还有能力生产新的产品吗?”

“当然有!”大刘知道,这里的保密性最高,所以,一些高性能材料的生产都会放在这里,现在,秦总来了这边,那肯定是有新项目了!

大刘就喜欢搞这些世界先进的产品!

“好,那咱们就安装设备,等到吉林那边的产品送到之后,咱们就进行深加工。”

“吉林?什么东西?”

“碳纤维。”

碳纤维这种高大上的东西,在后世已经被人熟知,比如说,某个富豪买的车子,一夜之间被狗啃掉了半个,就是因为车身是用碳纤维打造的。

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扯上了碳纤维,那就是高大上的,车子内饰,包裹个碳纤维材料,车子后面加个碳纤维的尾翼,那逼格能提升好几倍。甚至一个小提琴的弓子,木制的只要五十块钱,碳纤维的就得三百起步。

不过,后世国内研发碳纤维,是从二十一世纪开始突破的,在九十年代,好像没听过碳纤维这东西。

实际上,国家研制碳纤维起步并不晚,国外是从四十年代开始起步的,不过有了成果已经是六十年代了,我们则是从六十年代开始研究,到了七十年代中期,已经突破了连续预氧化和谈话工艺,到了74年,中科院煤省煤炭化学研究所设计了国内第一条碳纤维生产线。

76年建成之后,开始生产碳纤维,拉伸强度2.8gpa,拉伸模量250gpa,断裂伸长率百分之一点五,虽然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也算是迈出了重要一步,获得了78年全国科技大奖。

之后,整个装置都搬迁到了吉林石化公司。

但是,之后就没有什么进步了,八十年代,国外的碳纤维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而且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而我们的碳纤维技术始终止步不前。

其实,如果联系到具体情况,也可以明白:都是钱的原因,没有钱,就没法搞研发啊!

一直到进入新千年,政府开始重视,大力扶植碳纤维产业,到了05年,碳纤维企业有十来家,到了10年,终于能生产高性能碳纤维了,到了15年,碳纤维产能增加到一万五千吨,算是真正发展起来。

今年是90年,吉林石化公司的碳纤维生产线还在原地踏步,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没有太大市场,当五十吨的碳纤维订单突然到来的时候,他们都惊呆了。

居然还有人愿意采购?

再一看,居然是太平洋集团!公司领导立刻跟打了鸡血一样,亲自到碳纤维的生产线上盯着。保质保量,把咱们最好的碳纤维给秦总送过去!

这只是个开始!以后还会有更多的订单,只要搭上了太平洋集团的便车,以后就能飞黄腾达!

所有人都很兴奋。

而此时,即将要生产另一种高大上产品的户外装备公司的一把手大刘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碳纤维?啥东西?没听过,和咱们芳纶纤维一样吗?”

“各有不同。”秦锋说道:“比如说,这个碳纤维能导电。具体做什么,伱就不用管了,只要知道怎么做就行了!”

机器设备很快就运过来安装了,看上去和芳纶纤维的设备差不多,这个大家伙都很熟悉,三天之后,第一批吉林石化生产的碳纤维也送了过来。

于是,生产就这么开始了。

邓小龙睁大眼睛看着,他知道太平洋集团是怎么发家的,秦总有很多神奇的地方,现在,他要亲眼目睹了!

秦锋没有避着他,毕竟,邓小龙是他的秘书、翻译、保镖,是他最亲近的人,如果连邓小龙都不能信任,那还有谁可以信任的?

想到这里,秦锋扫了邓小龙一眼:“龙哥,你了解碳纤维吗?”

“您说要弄碳纤维,我最近几天就专门了解了一下,这东西的确很强大。”邓小龙说道:“强度高,重量小,西方已经大规模用在航空航天上,然后拓展到普通工业品甚至是民品,而我们国内的技术非常落后,目前还处于实验室攻坚阶段,秦总,您能从吉林那边弄过来,是打算要把它实用化吗?”

秦锋笑了笑:“这个还需要研究,咱们也不能着急,不过,如果只是用来造石墨炸弹的话,那咱们国内生产的不合格的碳纤维,也已经够用了。”

国内的碳纤维强度低,达不到使用要求,秦锋也没法强化,但是,石墨炸弹又不是用来当绳子的,只是用来当短路的导体的,这就简单多了!

那些细丝纷纷扬扬,从天而降,落在电力设施上,然后造成电力设施损坏,99年的时候,南斯拉夫的普通市民就在抱怨,那些细丝落满了整个花园,根本就没法收拾!

一拉就断,越断越多!

石墨炸弹的细丝不需要有多高的强度,只要足够细,能在空中飘,能展开,这些就够了。

这样的要求,不难到达!

“好,先把这些碳纤维放到丙酮溶液中浸泡!”秦锋开始指挥起来。

石墨化纤维的生产方法有很多种,秦锋用的是他自己最拿手的一种。所以,首批收到的两吨碳纤维直接浸泡进去,也不用担心会因为工艺不成熟而变成废品。

浸泡是为了去浆,这也只是第一步。

“烘干!”

“进入石墨化炉,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进行热牵伸和石墨化!”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碳纤维是碳纤维,得进行石墨化,才能变成石墨碳纤维,才能变成优良的导体。

同时,还需要拉伸,变成头发丝细的纤维,这样才能在空中飘散开,如果太粗,那就会和砖头一样从空中掉下来。

温度两千五百八十度!纤维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一百零八秒!牵伸保持在百分之五左右!并且随时用张力仪显示张力!

从石墨化炉里出来之后,碳纤维变成了黑色的细丝,就和头发丝一样细!看得所有人都很惊讶。

“秦总,这就出来了?”

“嗯,还有一些后续的操作……”

“秦总,秦总,李领导来了!”

这块地盘是战备仓库的,虽然现在挂着太平洋集团的牌子,那也是租借的,李润柱这个上级领导当然是想来就来。

报告声刚过去,李润柱那大嗓门的声音就响起来了。

“小秦,听说你回来之后,一头就扎进咱们战备仓库来了,你是在搞什么地面装备吗?让咱老李先过过眼瘾!”

随着说话的声音,人就跟着到了,快得让秦锋都没法反应。

“这是头发丝?你们太平洋集团打算开理发店了?”

“李领导,咱们这可不是普通的头发丝,这东西是大杀器,不过,不是给陆军用的,空军用最合适。”

“小秦,不是我说你,做人不能忘本,你可不能只顾着帮助空军,忘记了当初是谁首先支持你们的!”李润柱的话语虽然很重,但是脸上依旧笑呵呵的。

阅读大国工业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smrhm.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大国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