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读心术[红楼]」

第 157 章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七章

太上皇整个人都飘了。

他浑身上下都冲刺着一股‘就喜欢你们看不惯朕,却还干不过朕’的贱兮兮气场。

他本人甚至都忘了自己那场灭门惨案就是被他自己渣出来的。

明旭一脸无奈又纵容的摇了摇头,御笔一挥将太上皇告诉他的几个文臣都塞到礼部和工部去。

不知礼的就学礼,闲的没事干就去干点实事去。

至于那几个武将,明旭便直接来了个大换防。

将朝中武将调去边疆,边疆的武将往京城调,东边的调到西边,西边的调到南边,总之是将他们从自己的舒适圈里揪出来重新打乱安排了一回。

至于那些空顶着爵位的闲散勋贵,如荣国府这类人家也都被明旭给安排得明明白白。

他下了一道明旨,圣旨的大意翻译过来就是:凡有爵之家,袭爵之人必须能够熟练掌握《大靖律》。每年二月十五和九月十五这两日统一于太庙门前默写《大靖律》,准确无误者准允袭爵。没默写下来或是没默对的,那就继续默,什么时候都彻底掌握了《大靖律》就什么时候再袭爵。

不降等袭爵,也不剥除爵位,但想要袭爵就必须默背《大靖律》。儿子背不下来,那就孙子背,总之爵位永远是你们家的,但能不能袭爵,就看自己努不努力了。

明旭还说了封妻荫子古来有之,蒙祖宗之故幸得爵位家业也是后辈子孙的福气。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做为帝王,他对你们的要求只是奉公守法。试问天下,这要求高吗?

你说你会奉公守法,可你连法是什么都不知道,你又如何奉公守法?

明旭是在早朝上提及的此事,满朝文武面对这种低到不能再低的袭爵要求也没一个敢出来说明旭在强人所难的。只是这么一道旨意发下来后,那些不学无术的准袭爵人却是个个叫苦连天,说明旭在难为人。

确实,这道圣旨还真多多少少有些强人所难了。

旁的不说,就贾琏这样的,你瞧他是能默背呢还是能默写呢?

贾家只是众多有爵勋贵人家之一。和贾琏出身,心性差不多的纨绔子弟比比皆是。贾琏在这支待袭爵的队伍里也只是个比不上足比下有余的存在。

当然了,至少贾琏肯定不会犯那种唐寅庚黄的笑话来。

由于明旭这道圣旨的要求过低,满朝文武,甚至是那些勋贵本贵们都没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于是众人就将视线放在了最近要袭爵以及距离现在还有一个半月时间的二月十五默背试上了。

别说,那一日还真有人来默书,竟是某个将军府的庶长子。那位和贾赦有的一拼的渣爹对着自己那一窝都不是一个娘的崽子们说了,谁先背下来,爵位就是谁的。再然后庶长子就去了。因他是圣旨下来后第一个报名默背的,太上皇没等明旭说什么,也没等人家老子请旨袭爵,就直接点了这位庶长子袭爵。

原配嫡子,继室嫡子,表妹所出的庶子以及其他

妾室姨娘大大小小的庶子……这位庶长子几乎是白捡了个爵位回去。

好家伙,勋贵府邸一瞧这情况,哪个都不敢再观望了,尤其是后宅的女眷们,就差天天拿着鸡毛掸子耳提面命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明旭也是不满意的。他本身就深受继室嫡出和庶出之害,又怎么愿意看见这种嫡庶不分的情况。然在嫡庶与《大靖律》之间,明旭除写了一个普及律法的十年计划外,还抬高了姜皇后和皇长孙待遇。

原本明旭后宫所有的嫔妃们都是贵人位份,不管出身,也不管容貌才学,甚至是就算有了身孕,生育有功了都不会给她们提位份。如今又为了嫡庶,还特意下了一回旨。旨意上说什么从他开始只有原配皇后家中可得承恩公爵位,继后等都没这个福利待遇了。

对了,圣旨上还提了一嘴从他开始大靖再不会有圣母皇太后了。明晃晃告诉后宫嫔妃,打今儿起就别想着母凭子贵这码事了。

后宫嫔妃:还不如太上皇那种渣得明明白白的呢。

对于这一点,朝臣到是有反对的。可明旭却拿民间的一些事例反驳这些人。

庶子考取功名后,他挣得诰命都是给嫡母的,怎么朕的妾室就可以无视这种规矩?

生育有功?

做为妾室生育难道不是她的本份吗?

那你们呢?你们上早朝时不迟早不早退,这是本份还是功劳?

做为皇帝,朕做得好是朕的本份。做为臣子,你们用心当差也是你们份内的事。而朕只是不想再纵容妾室的野心,这又有什么错?

太上皇想到宁望雪天天骂皇家最不讲究,最没有规矩可言。又想到先太子的死和先皇后的狠辣,到也没拦着明旭‘任性胡来’了。

唉,如果当初……是不是他现在还能有亲生儿子让他随便渣?

想到这里,太上皇的心情就不是很美好,他一脸‘我明白’的看向那些跳起来反对的文武朝臣们,说了一句‘朕知道你们只是心疼自家的孩子,那朕就给你们一个恩典,允你们将自家闺女接出去。’

见太上皇都这么‘不讲规矩’了,这么件皇帝家事也只能草草了事了。

不过有太上皇这么个皇帝打底,也没人相信明旭能一直这么糊涂下去。

╮(╯╰)╭

贾琏见事无转圜,便也认命的让人拿了《大靖律》一副生无可恋的背了起来。

贾家那位倍有上进心的尤姨奶奶为了不让实际上的外孙,明面上的儿子输在起跑线上,竟然也让人拿了本《大靖律》对着尤二姐的肚子以念经的方式做起了胎教。

自打明旭的那道明旨发下来,贾赦就一直陷在庆幸中不可自拔。

要这是提前个几十年,他这爵位肯定会被老二那个假道学抢了去。

还好,还好!

然而就在贾赦暗自庆幸时,贾政也是满心的生不逢时,良臣未遇明主的遗憾。不过他自己是没希望了,却还是暗示了一回王夫人:宝玉也可以背起来了。

不光如此,贾政还让人千里迢迢的给贾兰送了一本《大靖律》。

哦,大房的贾琮早两年就将《大靖律》默背下来了,如今贾家的小辈男丁里,也就只有他没将《大靖律》拿在手里各种背了。

?本作者外乡人提醒您《人人都有读心术[红楼]》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自幼年发现了学习可以改善生活和地位后,贾琮就爱上了读书。

虽不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可贾琮却是整个荣国府,不不不,应该说是除了贾蓉以外的,整个京城贾氏一族里最勤奋好学的那个了。

就是可惜没摊上个好家境,多少有些美中不足。

不过贾琮的事还是小事,太上皇为了‘帮助’明旭转移朝臣注意力,先赐死了玫妃与小皇子。

哦玫妃是真的死了,小皇子到是没有。太上皇废物利用的将这个假儿子丢给了暗卫营,让暗卫营的首领将其掺在其他小孩中做了暗卫后备役。

前一天赐死了玫妃,后一天早朝上太上皇就将甄家提供的罪证丢了出去。

里面没提玫妃那个儿子的事,甚至都没提玫妃为什么会被赐死,可人心里有鬼的时候自然也不敢问出来……

满朝文武在知道太上皇连小皇子都没放过后,竟是连个替齐国公府求情的人都没有。

想想吧,太上皇就这么一个亲儿子都被他给绞死了,可见犯的事有多大吧。

再一个,如果是亲儿子,那他们求情无异于火上浇油。如果不是亲儿子……那个情,他们是不敢求的。

太上皇利用人心玩了一波大的。但太上皇是个渣得纯粹,渣得彻底的老混帐。他在平儿与凤姐儿里应外和的将巧姐儿折腾到西门外牟尼院后,直接封了元春为贵妃,允其二月二回府省亲。

对于在那件事里也算有功的甄家,太上皇便直接下了道口谕让元春这个胞姐自行从甄家挑个姑娘给宝玉当媳妇。

元春:“……”

对了,除以上这些骚操作外太上皇还干了件让人始料未及的事。

他竟然将桂花夏家的夏金桂与被和离的贾琏配成了一对。

原因则是知根知底的京城人家都知道夏金桂心性为人。门当户对的不敢做亲,她想高嫁还没人要她,低就嘛,她自己又不同意。太上皇就相中了夏金桂足够泼辣的性子了,想着将她塞到荣国府,正好她的战斗力也足够匹配那样的战场。

为了表示对这门亲事的重视,太上皇还直接赐了夏金桂五品诰命服做嫁衣。

哦,不是太上皇,这么缺德的事肯定都是太后她老人家干的。

好吧,虽然是太后发的懿旨,可知道太上皇尿性的也都知道太后这是替太上皇背了一回锅。

而之所以让太后背这个锅,也是太上皇为数不多的正常思维在作祟。

诰命大裳啥的,那是太后的事。

赐婚的旨意一出来,贾母就怔住了,正在养胎的凤姐儿也呆住了。

贾母还罢了,凤姐儿却差点被这道赐婚整疯了。

怎么会赐婚?

怎么可以赐婚?

还有省亲,为什么还会省亲?

不但有省亲,还是只有元春一个人的省亲?

有那么一瞬间,凤姐儿是想要冲到宁望雪身边问个究竟的。好在怀孕让她的步伐失去了原有的敏捷,也给了她充足的思考时间。

是因为她窃取了天机,所以天机才发生了改变吗?

还是时辰未到?

是了,一定是时辰未到。

这大半年齐国公家因着玫妃都张狂的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那才真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架式呢。可谁又能想到正月未出,齐国公府就抄家斩首,九族祸罪了呢?

凤姐儿不敢去想如果天机变了,贾家不会有事的可能。接下来的养胎时间,凤姐儿心中都是荣国府哪天出事,荣国府今天出事了吗?

看着闺女精致的小脸,再摸摸隆起的小腹,凤姐儿不敢想像如果贾家不出事,她的这双儿女会被她坑得有多惨。

相较于凤姐儿的不敢置信,王夫人更愿意相信一切都否极泰来了。

读心术不是白给的。

瞧,听了小电母的心声,他们家就躲过去了,不是吗?

只是哪怕元春成了贵妃,也只是个太妃。即便此时再得圣宠,可等太上皇驾崩了,这份荣耀也会随着太上皇一块葬入皇陵。

若是能在太上皇还活着的时候,将大房的爵位弄到二房……

王夫人想到荣国府爵位的时候,刚刚被赐了婚的夏金桂也想到了。

夏金桂发现她的开局有些地狱模式。

赖在府里不走的二房,含玉而生的二房嫡子,升为贵太妃的二房长女,王家出生的二房太太,色胚转世的公爹,一拖二的贵妾姨奶奶以及不显山不露水的亲小叔子。

和离的原配,克父母克兄弟已经去庙里修行的原配嫡长女,一个九成是贾琏庶长子,且还未出生的小叔子。

哦,对了,还有个听说没啥脾气的小姑子。跟着老太君住在庄子上的继婆婆……

和薛家一样,夏家就只有夏金桂和夏老娘,但夏家母女可比薛家母女有段位。这么多年夏家还能垄断京城内外的桂花局就可见一般了。

夏金桂有心机,有手段,心狠,手也辣,还有豁出脸面的魄力,最有意思的是她也是识文断字正经读过几本书的。

虽然开局有些拉后腿,但这样的开局夏金桂完全能玩得转,换了宝钗就未必了。

宝钗在听说这门赐婚的时候,心中也是有所触动的。她发现给贾琏做继室可能是她唯一能攀得上的高枝了。

可惜凤姐儿为了跳出这个土坑都决绝的将自己过继了,她又怎么可能再往里跳。

到是可惜了夏家的这位姑娘。

就在宝钗还有闲心同情别人的时候,宝琴那里正式被退婚了。

梅翰林家到没将事情做得太绝,只说八字不合,不敢成婚。

定下亲事的时候不说八字不合

,一晃多年马上就要成亲了却说八字不合,傻子都知道这不过是想要退亲的一定理由罢了。

梅家之所以会退掉这门亲事,一是他家起来了,开始嫌弃薛家二房门户低了。二一个是金玉良缘的流言传得沸沸扬扬,她与宝玉的那些事也传了出去。如今宝钗坏了名声,不光带累了宝琴的名声,也同样会影响其他薛家女儿的名声。

二则是宝钗得罪了宁望雪,大家不知道宁望雪会不会报复宝钗,也不知道宝钗会不会因为陷害电母遭到报应,世人都担心会连累自家,自是要跟薛家人划清界限。

可以说虽然是梅家主动退的这门亲事,但梅家却不会受到太多舆论谴责。

不少人都能理解,甚至是同情他们家呢。

也不知道薛蝌和宝琴是不是听进去了宝钗的话,还是明白无论怎么闹在退亲这件事情最受伤的永远只有女子这个道理,兄妹俩个没哭没闹,表现的很是值得人赞许的向梅家索要了定亲信物以及当年薛二叔曾资助给梅家的银两。

梅家会与薛家结儿女亲事是因为薛家的资助,而当年薛家会资助梅家也是因为梅家与薛家是儿女亲家。如今亲事退了,那资助的那些银两是不是也应该还回来了。

梅家不想还,但梅家也不敢不还。

薛蝌拿回了那笔钱也没自己留下而是都叫宝琴自己收着。

原本这门亲事也算是他们家高攀了,如今高枝没攀上还扯了胯,以后再结亲事怕是也要受影响了,多给妹妹些银钱傍身总是好的。

相较于带着妹妹回金陵,薛蝌更希望在京城再给妹妹挑一户好人家。只是京城这边的人怕是没几个愿意跟他们家结亲了呢。

……

京城这边的是是非非,赶路的宁望雪一行知道的并不多。她们比原定计划提前了一个月启程,所以路上的时间也比较充裕。

去年南巡时,是在一年最热的时候赶路。如今再南下,虽不是最宜人的时候,却也极为舒适。

之前小公主要跟她们出来的时候,宁望雪和黛玉还担心她会晕船,路上会遭罪。不想华夏中医博大精深竟提前替小公主调理好了身体,小公主竟也真不晕船了。

不过小公主虽然不晕船了,但她们出门的时候还是带了位大医随行。

不光如此,黛玉还特意在她们这艘船上和自家那艘船上各收拾了一间药房出来。药房里各布置得犹如药铺一般,满满的药柜格子。

此行不光带了太医,又因怕让太医给下人看病心里不舒服,宁望雪这边也请了位她们家常惯用的郎中随行。如此一来不管是主子还是下人生了病都能及时医治。

为了不让太医和郎中太闲太无聊,宁望雪这边还跟黛玉说了一声日常平安脉的事。于是太医每天都会给她们仨请一次平安脉,郎中那里每天安排二十人日常请脉,几日轮一回。

因路上带了医药,又按时‘体检’,主仆一行上百人一直都健健康康的。

她们一行先到的江南,下船后便去了行宫。在行宫休

整了两二日,宁望雪便带着人去了太上皇和明旭让人给她准备的种水稻的实验田。

是一块极好的上等水田,四周竟然还用竹篱笆给围了一圈。不远处有间青砖小院,听说那里是给值守看地之人准备的。

看过了地,又带着自己带来的人和本地这边安排的种田村民们开了个碰头会,之后又说了一回江南这边几月种水稻的一些常识。仍旧是按着之前实验田的种植方式安排江南这边水稻试种实验后,宁望雪才将这边的事交给明旭安排的人统管,带着小公主和黛玉离开了江南。

路上走走停停,到达琼州岛的时候一季稻已经都种到田里去了。

琼州这边的码头有官用码头和民用码头两种,宁望雪他们直接占了个官用码头自用,又让人坎了一片竹子在码头那里用竹子和布围了个私人活动区出来,马车和马匹全都靠边停放在角落处。

两艘小一些的楼船夹着宁望雪他们乘坐的官船以一个不算太规则的‘U’型停靠。加宽加固了一回码头和通行的甲板,上下船时到也平稳安全。

黛玉负责后勤调配,小公主负责人员安排,宁望雪就只负责她自己的那摊子事。

偶尔黛玉和小公主也会抛下宁望雪在琼州岛上或是附近地方游玩,偶尔也会跟着宁望雪去下地。

说实话,她们都不理解宁望雪为什么要亲自下地,可却都不会拦着她做她想做的事。

宁望雪怕晒黑,每次下地时都会带帷帽。不过帷帽上的纱却只到她脖子那么长。

因为再长些就会刮到秧苗。

此时的琼州岛还很穷,砖房什么的并不多。而且琼州这边也有飓风,不过一般是在每年的4月到10月期间,并且7月、8月的时候最多。有风的日子住在船上并不舒服,在经历了两次飓风后,宁望雪他们就会在当地渔夫的提醒下提前搬到岛上的府衙暂避。

留在这边的时间长了,黛玉闲来无事便在岛上办了个砖瓦窑坊,也跟京城那边一样,里面增设了玻璃作坊。

小公主见黛玉和宁望雪都有正事,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便在岛上开了间蒙学堂,专门给岛上小孩启蒙。

在琼州这边收获了一季稻,又将二季稻种下去后,宁望雪二人就起程回江南了。

不过在回江南的路上她们绕了一回路去了林如海出差的倭奴。

林如海和贾敏怎么都没想到宁望雪会与黛玉来倭奴探亲,更想不到她们还将小公主也带来了。

这还不是最让林如海和贾敏惊恐的,最让二人觉得天都要塌下来的是她们一行人在来的路上还遇到了倭寇。

是的,不光遇到了,他们还都集体犯了羊癫疯。如今那些孽畜都被挑了手脚上的筋用渔网在海里拖了一路呢。

宁望雪她们总共二艘船,最小的那艘是宁望雪自己买的,那艘船在最前面开路。太上皇分给小公主的那艘官船只比宁望雪这艘略小一些,也直接被安排在后面殿后,两艘船一前一后护位着中间这艘最大也最精致的官船行驶在大海上。

船被黛玉收拾了一回,尤其是船后面的区域就更像个私家小花园似的。

跟着出来的丫头嬷嬷,连着黛玉和小公主也都喜欢在这边打发时间。宁望雪也愿意呆在这里,不过通常情况下她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事跑回房间翻书翻视频。

甲板上,海风被玻璃挡住,阳光也被帘幔盖住,欢声笑语却能传出去很远。也许就是这样的美好,才更容易招来阴暗里的臭虫吧~!

阅读人人都有读心术[红楼]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smrhm.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人人都有读心术[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