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读心术[红楼]」

第 77 章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第七十七章

都说皇子们会投胎, 但投胎的时候没选个好。

猜到当今又在下套,可皇子们还不敢不往里面钻,生怕他们里选出下一任太子来。

不钻,怕错失机会,

钻, 又怕暴露了自己的势力,最准打击。

于是各位羽翼丰满的皇子们便准备先舍弃一批外围的附庸。

皇后听说后当天还去了宫里的小佛堂颂了半日的经, 没两天便将先太子还有个儿子遗落在民间的消息传了出去。

当今折腾儿子的时候, 是绝对不会吝啬多些人入局的。

说不定还会立时捧起这个小孙子,www.youxs.org。

虽然成了旁人手中的刀, 但这也是最好回归皇室的机会了。

她隐忍蛰伏了好几年, 不就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将这个孩子弄到人前?

现在有机会了, 也许仍旧会成为靶子,遭遇打压,诋毁, 陷害, 暗杀……等等他老子曾经遭遇的一切,但她知道想要报这个仇,想要拿回皇位这已经是唯一的机会了。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若挺过来了, 大仇得报,这大靖的天下也将是最好的战利品。

果不其然, 当今在确认那个孩子确实是先太子的后,便直接大张其鼓的将人接了回来。

没想到先太子还有儿子活着的众皇子们都懵了, 他们先是质疑这个侄子的身份,怀疑这就是当今特意弄出来恶心他们的。可当确定这真是先太子的儿子后,这些个皇子们尤其是与先太子之死有千丝万缕关系的皇子们就都明白了当今的用意。

杀父灭门之仇在前, 若真让这侄子登基为帝,他们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得被这小子清算满门。

没办法了,只能斗了!

朝局一天一个变化,但所有人都没敢将卑鄙手段用在林如海身上。

当今在用这种类似熬鹰的方法寻找继承人,纾解对皇权的不舍和留恋。

皇子们也在为皇权和自己的身家性命只能顺着当今划下来的那条道硬着头皮走下去。

当今是皇帝,也没有完全枉顾自己身上的责任。他要找的是能让他心服口服禅位做太上皇的继承人,而不是为了皇位不择手段的家伙。

将这些藏在暗处的人和事都翻到台面上来,也算是他这个太上皇送给新帝的礼物。

你说当今混帐吧,他心中还有江山社稷和百姓。你说他不混帐吧,对亲生的儿孙都下这么狠的手,可见其本性有多冷酷无情了。

……

林如海每天出门都担心这担心那,生怕就搅合进哪个又深又大的漩涡里,然而宁荣两府的人却大多都在状况外。

任尔风大浪大,我照样该吃吃,该喝喝。

写小黄书的继续写小黄书,为了能写出更优质的小黄书,贾蓉还将医馆里的郎中请回家学了一回某方面的医学知识。

贾珍仍是每天摔摔打打,吵吵骂骂,贾瑞这些贾氏子弟隔三差五就会被叫到宁国府挨顿骂。贾瑞原本还挺正常的一个人最近都有些往抑郁方面发展了。

贾赦一边进补一边探讨‘人体力学’,为了不浪费那些花大价钱买回来的补药,这位不光夜夜笙歌,白日宣那个啥也是不逊年轻人。

贾政的那些清客门人在贾敏回京那年就被王夫人打发走了,虽然后来贾政又整了几个回来,到底是少了众星捧月的幸福感,不过是聊胜于无,打发时间罢了。

因宝玉叔侄三人还不曾被劝退,贾政偶尔想起来了便会将宝玉和贾兰叫到书房问一回学问。

贾政也想知道跟着林家的哥儿一块读书,这叔侄有没有给他丢脸。

贾母对花匠少了几分耐性,加上之前宁望雪那通碎碎念也让贾母担心回头自己会被清算溺爱的帐,所以并不会像原著中那般拦着贾政管教儿子。

王夫人到是时常充当灭火器,不过每每想到贾敏的风光无限,望子成龙什么的还是占据了主导地位。

总之就是只要贾政不打宝玉,王夫人就会由着贾政做‘严父’。

宝玉已经在凤姐儿的帮助下顺利与袭人会合了。为了笼络宝玉,袭人是可着宝玉的性子来,陪着宝玉做胭脂不说,还会帮忙收集各种花呀蕊呀的,投其所好贤惠着呢。之后宝玉便借着上下学或是逃课,或是早退的去见袭人。他这样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行为已经让书斋先生非常不满了,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位就可以彻底被劝退了。

宝玉于读书上不用心,被贾政检查功课的时候自然不会让他老子满意。贾政训完了宝玉,再转身检查贾兰的功课,只是这样一来却苦了贾兰。

贾兰在某些方面像极了贾政,刻板没有灵气。不过他也是真的有用功读书,所以即便年纪比宝玉小但却每每都能在贾政考校学问的时候得到贾政满意的颔首。

但别看他年纪小,却也知道他这会儿讨好了祖父,祖母那里就会看他娘亲不顺眼,给他娘脸色看。可若是不讨好祖父,让祖父训斥他,他们母子在这个家就更难过了。

所以每次贾政问功课的时候贾兰想得最多的不是要怎么回贾政的考题,而是想着怎么才能不将亲叔叔比下去的时候还能让亲祖父满意。

小小年纪,他承受了太多太多了。

相较于二房这两个在府中的男丁,大房的贾琏和贾琮这对兄弟却没那么多的烦恼。在吃了读书的红利后,贾琮一门心思读书,从他身上就能看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维模式。

贾琏嘛,在王熙凤大着肚子的时候以及坐月子的时候都是管不住自己下半身的原始牲口,若不是自己还没有儿子,王熙凤都想要给贾琏下点药了。

可以说这俩口子那点情份就是在贾琏一次一次的瞎折腾中彻底折腾没的。

男丁也就这样了,女眷们的日子到是过得还有些看头。

尤氏提前进入养老,秦可卿不想尤氏因为手里没有权利,管家的是继子媳妇就心里发虚,借着给尤氏过整寿的理由用自己的私房买了一个中等庄子送尤氏。

靠着府里每个月的那点月钱过日子,时间长了谁心里都会不踏实。买个中等庄子送尤氏,庄子值钱,庄子还能生钱,一颗心有了兜底的,也就踏实了。

秦可卿不光自己送了个中等庄子给尤氏,还用贾蓉的钱以贾蓉的名义送了尤氏一个铺面,由着尤氏收租子。

如此一来,尤氏那颗心彻底踏实了,整个人都容光焕发的。偶尔听到几句闲言碎语也再不往心里去了。去荣国府走亲戚时,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至于说秦可卿为什么这么大方?

尤氏没有亲生的儿女,现有了这两份产业,尤氏以后都消停了,也不会整什么幺蛾子给她添乱了。等将来尤氏死了,今天送给她的这些东西不是自然而然又会回到了她手里。

这么一算,秦可卿可一点都不觉得自己吃亏,她还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呢。

不过相比尤氏,秦可卿最近的日子过得就有些个胆颤心惊了。

之前她老子没的时候,秦可卿还怕得不行。见当今连皇后都没处置这才放松心情继续过日子。只是她是怎么都没想到几年过去了,她竟然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在人世,不光活着竟然还被找到迎回宫了。

间接逼死父亲的嫡亲祖父竟然用一种父母之过不祸及子女的可笑理由给这个兄弟封了个爵位。

说出这种话的当今……更可怕了。

想到最近的朝中局势,秦可卿是真怕到了极致。

这个兄弟登上皇位了,她未必会跟着一块得道升天。但这个兄弟若是失败了,她有七成概率会被彻底斩草除根,永绝后患。越想越觉得糟心的秦可卿都已经做好随时死于非命的准备了。

如果她死了,那她的嫁妆就都给四丫头吧。

和连孩子都不敢生的秦可卿不同,王熙凤出了月子后就继续管家,没钱了就当自己的嫁妆,当府里用不上的各色摆件,旁人都觉得她傻,王夫人也是这般想的,不过她却从来不会直接说出来而是对王熙凤的行为进行各种鼓励。

然而事实却是王熙凤的保密工作做得极好,没几个人知道她日常当东西的那家当铺是她自己开的。

典当东西分活当和死当,活当是在一定期限里拿着钱和当票就可以将之前典当的东西赎回去的当法。死当则是有钱了也赎不回去的当法。

活当给钱少,死当给钱相对多一些。

王熙凤每次当东西的时候都选择活当,到不是想要到期了就赎回去,而是想要花最少的钱就顺理成章的得到它们。

不过为了不做得太明显,王熙凤都会踩着期限赎出几样东西。

和当出去的东西比起来,被她赎回去的东西也就十之一二吧。

而且每次赎的还都是她嫁妆里的东西。

其实王熙凤对放利子钱这事很是心动,但她是能将大靖律倒背如流的女人,又是听了王夫人心声知道这是专门下给她的套子,若都这样了,她还能随了王夫人的意放利子钱,那就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_←

李纨仍是只关心自己和儿子,平时除了在贾母跟前立规矩就是带着三春做做针线。三春每日都要上学,不过教她们的女先生最近有了去意,之后贾家还会不会请女先生给她们就不得而知了。

宝钗渡过了最初的那段至暗时期后,便顶着巨大压力重新跟着三春去女学上课了。

薛姨妈到是一直沉浸在丧子之痛和自责里,她恨所有人,却也最恨她自己。

如果她能用心管教儿子,是不是这一切就都不会发生?

王夫人陪着薛姨妈难过了好几次,然后又想办法骗了薛姨妈两回银子。

这些银子到手后,王夫人并没有填到荣国府的公帐中而是托关系送到宫里交给元春打点争宠了。

有王子腾的面子在,贾母心里再不乐意也没再表现出什么来。偶尔还会在三缺一的时候让人去请薛姨妈,美其名曰散散心。

然而每次贾母请薛姨妈过去散心,薛姨妈看到子孙满堂的贾母时都会再次刺|激到,让薛姨妈深切感觉到什么是心如刀绞。

日子就这样不咸不淡的走到了年底。年底时,贾母接黛玉过去小住,黛玉不愿意自己过去又拉上了宁望雪。

因贾母要接黛玉,宝玉便又央求贾母将史湘云也接过来。

虽然贾母强势的打发了所有丫头,但好在荣国府里还有姐姐妹妹们,到也让宝玉黯淡的人生多了几分色彩。

湘云先到的,黛玉和宁望雪转天才过去。好巧不巧的是薛姨妈收拾东西,发现家中还有一盒上等宫花,便顺手打发来寻王夫人的周瑞家的代为送一送。

一共十二朵宫花,三春一人两支,秦可卿和王熙凤也一人两支,剩下的两支就给了昨日入府的史湘云。

薛姨妈也没想到黛玉和宁望雪偏就这时候入府,所有的姑娘都有宫花,只黛玉和宁望雪没有,看起来就是一副要给这姐俩难堪的操作……

宁望雪:“我觉得她不是故意的。”

黛玉:“随便吧,谁还缺宫花戴不成?”

她俩是这么想的,却不代表旁人也会这么想。宝玉急得不行,生怕二人误会了薛姨妈,史湘云却是立时就将宫花戴在头上,天真无邪的去向薛姨妈道谢。

阅读人人都有读心术[红楼]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smrhm.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人人都有读心术[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