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恰逢其时」

第二百七十七时 漫改工作室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回到洛杉矶的乔琳重新忙碌了起来, 她的头号大事就是在沃纳娱乐正式上任,推行工作室制度改革,这是她跟母公司沃纳媒体一开始就商定好的条件。

她的职位被叫做沃纳娱乐集团联合主席兼首席创意官, 跟另一位联合主席克里斯·西尔维斯特一起主导整个沃纳娱乐集团,并且直接向母公司沃纳媒体集团的董事长杰瑞·莱文汇报工作。

考虑到乔琳本人在整个沃纳媒体的股份状况, 莱文对她的约束力很弱,克里斯又只负责企业经营的行政部分, 她只要不把整个沃纳娱乐搞成亏损状态, 她就可以把这里打造成她的一言堂。

沃纳娱乐集团几乎囊括了沃纳媒体的全部电影制作和发行业务,旗下主要的几个子公司有:

沃纳影业,电影制作和发行的主力公司,每年沃纳的重点项目基本都由它制作和发行, 常常在大爆与大亏之间挣扎;

新线电影, 主要制作恐怖和惊悚片, 也会投资一些新生代导演和制片人的项目,偶尔会有惊喜出现;

特纳经典,主要重复发行沃纳片库中的经典电影, 同样也对一些中低预算的艺术片项目进行投资, 营收相对稳定;

家庭视频公司,主要制作和发行家庭录像和沃纳娱乐的电影DVD等家庭端产品,属于为整个集团提供配套服务的部门,营收极其稳定,算是集团的现金奶牛,不过很少有惊喜;

沃纳电影国际,负责沃纳的各类电影的国际发行和投资工作,同样是提供配套服务的;

沃纳独立影业,负责独立电影的投资、制作和发行。

此外还有几个不重要的附属公司, 这就是沃纳娱乐的全部业务了。

沃纳媒体旗下的电视制作和电视网被打包组成了另一个集团,没有被纳入沃纳娱乐集团的管理。

沃纳娱乐曾经还有过一个动画电影公司,亏损太严重,已经关停了。至于沃纳媒体拥有的超级英雄漫画版权则直接归属于沃纳媒体旗下的漫画公司,跟沃纳娱乐不属于一个部门,他们自主出产的超英动画电影除了发行工作外沃纳娱乐并不参与。

总体上看,乔琳需要管理的业务就只有真人电影这一部分。她的职责就是制定未来整个集团的发展战略,把握发展方向,在电影制作的细节上并不需要亲力亲为。

实质上来说,真正需要乔琳在内容创意开发这个层面进行关注的就只有沃纳影业的项目,这些项目是由沃纳自己融资、自己制作的,例如哈利波特系列和刚刚拍摄完成的《蝙蝠侠:开始》。这些项目往往投资巨大,也就是业界常说的“大片”。

在乔琳之前,沃纳影业内部的工作方式其实更接近于传统制片公司,也就是独立制片人发掘项目,报给电影工作室,工作室高管同意投资,制片团队启动,电影完成后再由工作室发行,收回投资后给各方分成。

这种制作方式的优势在于非常灵活,往往会有源源不断的创意项目投来,更容易出现创新的产品和高质量内容。

但是沃纳的问题在于内部管理层级由于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庞然大物,工作室拍板制作前往往需要经过数个高层的同意,每个高层增加一点意见,电影最终就会面目全非。

这还只是个小问题,更大的问题是现在大型电影公司都在转型,中等预算投资的电影回报率下降,电影公司们都开始减少了对中等预算电影的投资,开始更愿意投钱拍摄大预算电影和小预算的独立电影。后者可以开发更多电影市场和观众群体,成本低,风险小。前者则有可能会收获巨额回报,所有公司都想要发掘出类似《魔戒》《矩阵》《碟中谍》之类的电影IP,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连锁经营,搞出卖玩具、卖周边、授权主题游乐场、拍联动电视剧、卖游戏和动画等等一系列生意。

在发掘IP上,乔琳很有发言权。如果说她拿到《魔戒》尚且还有一部分运气加成的话,那么《矩阵》可是她自己亲自从当时沃纳影业总裁手里撬来的,现在想想她如今给沃纳做CCO,实在有种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感觉。

要乔琳说一部电影能够成功扩展为一个系列,实质还在于它本身得有一个值得扩展的故事内核。这个内核可以是电影人物的塑造足够成功,也可以是世界观足够复杂,值得挖掘。

事实上,《碟中谍》《谍影重重》《007》这几个特工系列的成功都说明了人物对电影来说有多重要。而《矩阵》《魔戒》《加勒比海盗》系列则不仅仅塑造了人物,还营造了丰富的世界背景、可供延伸的剧情主线和刺激创新的视觉效果。

这个故事内核也可以简化为一个可供复制的生产模式,比如恐怖片《惊声尖叫》系列和青春性喜剧《美国派》。高质量的恐怖片向来很容易出续集,比如卢比孔河出品的《最后目的地》系列,如今已经正在拍摄第三部。

而超级英雄漫改电影天然就具备这些优势:人物形象突出,有一定原著粉丝基础,世界观和剧情线有多年漫画打底可供深挖,动作戏和剧情模式可复制。

再加上最近几年两部《X战警》加起来7亿美元的票房,足以让不少人意识到超级英雄电影似乎又重新焕发了生机,至少今年沃纳自己就有两部漫改电影《君士坦丁》《蝙蝠侠:开始》上映。

这些是乔琳入主沃纳之前的项目,她没法插手,可她及时叫停了刚刚上马的超人项目。她想要的是一部能开启新时代的超人电影,而不是一部只能承接情怀和挥霍粉丝基础的老电影续集。她要以新的超人电影为开端,打造她心目中的联动系列,通过超人这个全民IP引入DC旗下其他英雄,老IP带新IP,直到搞出类似《星球大战》《星际迷航》这样的大型IP集合群。

这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想法,沃纳内部也曾经有人提出来过要搞蝙蝠侠和超人的联动电影,也有人构想过以绿灯侠为起点,效仿《星球大战》,打造一整个灯侠宇宙电影系列。

可要实现这个想法,沃纳影业如今的这种工作方式就不太合适了,不同的制片人和导演势必会导致电影风格的不同,这对于单独的制作来说没有问题,可要想打造一整个DC系列问题就大了。

再加上乔琳非常不喜欢沃纳现在那个繁琐又漫长的汇报链,她打算以《超人》项目为试点,在沃纳娱乐下设置一个新的工作室,逐渐将漫改电影系列全部接手,安排一个总的制片人或者首席内容官,确保系列电影即使由不同导演和制片接手也能保持连贯性或者互通性。

这个改动在沃纳影业内部掀起了一点反对声,可是乔琳叫停布莱恩·辛格的超人的态度过于坚决,以至于没有高管愿意冒着得罪新老板的风险出头反对。

在乔琳的强硬推进下,沃纳娱乐集团旗下子公司漫改电影工作室在1月10日正式宣布成立,负责人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原新线电影公司的制作总裁迈克尔·德卢卡,他刚刚结束了他在2001-2004年间同梦想工厂的合同,从后者的制作总裁一职上离职。

德卢卡对沃纳高层来说是个熟悉的老下属,乔琳也曾经在多年工作中跟这位制作人有过接触。他在新线任职期间的表现不算惊人,却也经手了不少好作品,《尖峰时刻》《美国X档案》之类的。她记得她刚认识他那会儿,那个时候还是97年,他还在跟朱利安·摩尔约会,从这个角度上说,他们算是朋友的朋友。

乔琳对他的印象一直是乐于跟新手导演一起冒险,是个真正对电影有热情的制作人和媒体公司高管,而且非常喜欢惊悚片,当过恐怖片的编剧和制片人。当她听说他要跟索尼解除合同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嘿,干嘛不把迈克尔带回沃纳呢!

她给鲍勃·迈耶打了电话,询问他的看法。他是新线的创始人和现任主席,是德卢卡在新线时的旧上司。迈耶的回应很积极,他在获得乔琳许可后直接打电话叫德卢卡飞到伦敦去跟乔琳谈谈。

他们的谈判很顺利。德卢卡在离职前已经打算自己单干,成立一个新的制片公司,可是乔琳为他画的大饼实在太大了,他们签了6年的雇佣合同,准备一起搞一番大动作。

漫改工作室的负责人到位后,第二件事就是要找一个真正懂漫画的人来把关。乔琳的主张是这个人要做顾问而非负责人,这样可以保证他们在拍摄时能够了解漫画,同时又不会被漫画带着跑,把电影拍成小众向作品。这个人选当然要先从沃纳自己的漫画公司开始找起,最好是编剧。

他们考虑的第一个人选当然是《蝙蝠侠:开始》的编剧大卫·高耶,可是高耶似乎对他们马上要执行的第一个项目超人非常不感兴趣,反而推荐了跟他一起完成漫画《正义协会》的独立编剧杰夫·琼斯。

在考察完手上的几位候选人后,乔琳和德卢卡都同意,杰夫目前来看确实是最好的人选,他跟乔琳同岁,处在创作的黄金年龄,对漫画项目非常热衷,也当过一段时间电影制片人,独立执掌的几个漫画系列在漫迷内部评价也很不错,更关键的是他对超人项目非常有热情。

一周后,沃纳漫改工作室同杰夫签订了正式雇佣合同,他将为他们的第一个正式项目《超人:新生》担任联合编剧,同编剧大卫·高耶、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一起共同创作。

乔琳在2001年的柏林电影节上看过丹尼斯的作品《迷情旋涡》。他在电影里使用了一条鱼作为讲述者,讲了一个车祸肇事者爱上受害者儿子的故事。那部电影的超现实主义色彩让乔琳印象深刻。当她在思考如何翻新超人系列的时候,不知道为何,这位加拿大导演的作品就突然出现在了她的脑子里。《迷情旋涡》里的构图很美,导演试图讨论的关于生命与命运的哲理也很有趣,尽管成品不算非常成功,但是那是一次很有冒险精神的尝试。

她很希望丹尼斯能把他的优势带入到超人系列里,她想借杰夫和丹尼斯的手重新打造这个曾经与“美国梦”画上等号的超级英雄。成人或许会嗤笑只有小孩子才会相信世上有超人,可是超人身上那闪闪发光的善良和温暖的品质依然会打动人心。这部电影要把这位身负非人之力的地球英雄重新介绍给全球的观众,要让他们明白,一个来自外星球的遗孤如何成为正义和公理的保护者。丹尼斯那种喜欢把哲思融入电影的导演风格正是乔琳需要的。

让她惊喜的是,她第一次拨通丹尼斯的电话,向他提出邀请的时候,后者几乎没用太多时间思考就同意了她的提案。

“当然,我从十几岁的时候就在和朋友一起画《超人》的故事板了!”

乔琳在好莱坞听过不少“我一直很喜欢XX的作品”之类的谎话和奉承,可像丹尼斯说的这句话不知道为什么就听起来特别可信,也许是电话那头此人镇定的语气为他的话增加了不少说服力吧。

总之,她把这个游离于好莱坞体系之外的文艺挂导演带上了船。她也不知道自己这次冒险能不能成功,可是她觉得,这值得一试。

不管这个组合最终会怎么样,想也知道如果他们放出风去必定会激起舆论的大讨论,为还没有诞生的电影提前制造无数困难。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乔琳在公司内部下了封口令,除了直接负责人员,没人知道丹尼斯和杰夫一起正在筹备的项目《完美都市》到底是什么东西。

“所以,完美都市,这个构想怎么样?”乔琳看着坐在自己面前的杰夫和丹尼斯,提问道。

丹尼斯搓了搓脸,有点困惑地回答:“以莱克斯·卢瑟为反派,把超人的年龄设置为刚刚前往大都会实习的大学生,在意外中发现科技富豪卢瑟推广的完美城市项目实际上是一个监视和精神控制市民的阴谋计划,这听起来有点像《矩阵》和许多监视主题的科幻。”

他有点担心眼前这位《矩阵》的制片人急于过去的成功元素套入新电影。

“完美都市”这个反派阴谋是乔琳提出的,她被辛格那版剧本中莱克斯·卢瑟的那个房地产阴谋搞怕了,决定自己先来提出一个想法定定基调,也算是抛砖引玉。她在拟定这个故事时想起了诺顿外祖父曾经说过的,城市会给人们更好的生活。这给了她灵感,她把这个想法妖魔化后就形成了“完美都市”的主题——一个看似一切为民众服务的模范城市改造计划,实际上背后是通过监控和电波暗示精神控制民众的阴谋。

杰夫反倒打了个响指,“我觉得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我们可以在这一部引入卢瑟的科技计划,然后在下一部电影揭示卢瑟的科技来自于宇宙中的超级AI布莱尼亚克,把布莱尼亚克当做第二部电影的反派,这样第三部就可以引入宇宙级别的斗争了。”

德卢卡点头赞同道:“没错,我们有这个想法。无论后续引入天启星,还是正义联盟,或者是绿灯侠,这都是个不错的切口。而且能与诺兰的《蝙蝠侠》拉开时间线上的差距。”

他们曾经考虑过把《蝙蝠侠》和《超人》两个项目拉入同一个故事线,可是乔琳在仔细研究过诺兰的思路后发现不太可行,他的超英故事现实主义色彩太浓了,跟乔琳想要打造的电影系列风格差距很大。况且,乔琳发现主演和导演的合同居然没有明确地签续集,这让她立刻想起了当年《最低时速》时20世纪在基努那里吃的那个瘪,这可不太行。

这两位倒都是乔琳的老熟人,正因为如此,她才觉得她很难改变他们的主意。不过目前为止,这一切都还只能算是未知数,他们必须得等《蝙蝠侠:开始》上映后票房出来了才能知道到底要不要搞续集联动。

丹尼斯听着身旁人的讨论陷入沉思,他向来对科幻题材很感兴趣,乔琳提出的这个切入点让他不由得想到了青少年时期读过的那些科幻作品。

过了一会儿,他点了下头:“我觉得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超人可以被洗脑,可以被控制,增加他身上的人性。同时为后面的人类与超人间的矛盾埋下伏笔。不过在这一部里我们无需讨论这个问题,此时超人还是个新手,他会犯错误,也很脆弱,他会怀疑自己存在的合理性,但在他与卢瑟的对抗中他会重新明白自己的价值。”

“听起来你已经开始有感觉了,”乔琳笑着喝了一口面前的咖啡,“这是个很好的开始,让我们重新把这个传奇英雄带回到大银幕上吧。”

丹尼斯很肯定地回应道:“我们会给他一个最棒的起源故事。”

杰夫附和:“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乔琳满意地点头,“很好,我相信我们会有个好的开始的。”

阅读[美娱]恰逢其时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smrhm.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美娱]恰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