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国相」

第四百六十五 地方小诸侯!(求订阅)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咸阳宫。

扶苏起的很早。

稍微吃了点东西,垫了垫肚子,就如当年的始皇一般,伏案批阅起了奏疏。

案上第一份是折合起的纸文。

见到这文书。

扶苏眉头微微一皱,他自然是清楚,这文书是出自何人之手,普天之下,能用这纸给自己上书的。

只有一人。

便是自己的长子。

嬴斯年。

这纸虽为始皇认可,但正如嵇恒所说,目前的造价太高,远高于寻常的制造竹简,因而并未传开。

日前只在小范围内使用。

他伸手,捏着纸的一头,将这份纸制文书掀开,只一眼,扶苏就脸色微变,等看完,脸色更显阴冷。

良久无言。

扶苏就这么看着,来回看了数遍,最终将这份文书放下了。

“做暴君吗?”

“趁着内外安定,天下定于一,众望所归之际,将一些可能影响天下的不稳定因素给解决掉。”

“这便是由乱至治的过程。”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一朝天子一朝臣……”

扶苏低语。

之前的他,对这两句话,感触并不深,只是感到有些窘迫,如今却渐渐明白了这两句话的含义跟重量。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这是帝王的职责。

非是不能拖着,跟朝堂大臣和和气气,而是这样一来,只会将麻烦不断堆积,最终让大秦积重难返。

而要将这两句话办到,无可避免的要成为‘暴君’,因为这就是要做到刻薄寡恩,翻脸无情。

片刻后。

扶苏将这份纸制文书撕的粉碎,而后扔进了不远处的火炉中,有纸的进入,火势腾地一下高涨,将扶苏的脸照的通红。

待这份文书彻底化为灰烬,扶苏才拂袖离开,他重新回到高台,开始琢磨起‘杯酒释世官’。

夏商周三代以来,世卿世禄便已成型,距现在已有上千年,早已深入人心,根深蒂固。

不过随着大争之世开始,礼崩乐坏,天下旧有秩序开始崩解,世卿世禄渐渐被抛弃。

但这也仅仅是让底层的‘士’有了上升空间,但士大夫这个存在,从来没有想过改变一日出仕,终身任职的惯例。

也没人想去改变。

其中牵涉到的利益群体太多了。

遍及整个天下。

此外。

嵇恒其实几乎没有出过这般于大多数人为敌的主意,但这一次,嵇恒例外了,他让自己站在了天下大多数的对立面。

而且是以十分霸道的方式。

扶苏思索着。

最终。

他也是下定了决心。

嵇恒说的没错,有些事注定要去做的,自己不做,后世人恐就没有那么好的机会去做了。

而且越往后,朝堂的整体局势是越发趋于稳定的,越稳定,越没有求变的欲望跟需求,想要推动改变,无疑会更加艰难。

始皇是没机会。

天下动荡在即,不可能去做内耗的事,也没办法去推进,但他不一样,如今的他,万事俱备。

但也不得不谨慎。

稍微出点差错,对朝堂的影响太大了,对天下的影响也太大了。

下意识。

他就想找人商议。

但这个念头刚生起,就被扶苏掐死了,这种事不可能谋于外人,唯有自己去设计。

万幸。

他当初并没当庭宣布官吏任选,也没有直接说出要在天下推行省州制,不然恐真就追悔莫及了。

扶苏一脸后怕。

如今在嵇恒的梳理下,他已对自己之前的想法做出了斧正,他之前的想法,实在是太过简单了。

“兵!”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想要最终目的达到,就要从一开始就让百官生出不安,让其不得不选择折中。”

想罢。

扶苏朝殿外高声道:“魏胜。”

很快。

一直恭候在殿外的魏胜就到了,魏胜弓着身子,态度无比的恭敬,这几年,随着扶苏权势的增加,他能感受得到扶苏对自己有着一定的戒心。

原因很简单。

赵高。

“臣在。”魏胜道。

扶苏笑了笑,神色缓和道:“魏胜,你现在去通知朝臣,告诉他们,三日后,朕会在宫中设宴。”

“也想问问他们对于国家大政的意见跟想法。”

“另外。”

“再去把宗正叫来。”

“朕同样有要事要吩咐给他。”

闻言。

魏胜不敢怠慢,连连点头,而后快步跑去传信了。

殿内。

扶苏端坐席上。

脑海中思索着殿外领兵之人。

现任郎中令为冯劫,冯氏一族在朝中影响力很大,随着王氏衰落,李斯退下,冯氏已一跃成为仅此蒙氏的存在。

只不过冯氏深谙保身之法。

很少出风头,也习惯跟自己保持同步,更不轻易去表露自己的主见,因而并不怎么引人注目。

但身在其位。

族中又有这么多人在朝,这又岂是想不醒目就能做到不醒目的?

他不是瞎子。

更不会当做视而不见。

如今冯去疾在丞相之位上已十一年了,也年过六旬,却从未提及过一句主动退下。

分明是想干到死。

或者是想坚持到,实在坚持不下去时再退下,放在臣子的角度,这一切都无可厚非,但他是帝王。

他要的是朝堂有活力,而不是始终为一群暮气沉沉的老人把持着朝野。

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又未尝不是无奈之举?

若是真的推行了到龄离退的制度,大秦的朝堂及地方官员,都能腾出很大的晋升空间。

于国有大利。

“谁人最合适呢?”扶苏一时没有太多头绪,他并不想用朝堂的官员去领兵。

他不想冒一点风险。

沉思片刻。

他始终没找到合适人选,就在他看着之前拟定的官吏人选时,一个名字突然引入了眼前。

缭可。

他记得这人。

是最早监督嵇恒院子的人。

而这人最终因嵇恒的提点,主动去到了军中,而后又踏上了士官转职的快车道,加之蒙毅在砀郡大开杀戒,造成官吏奇缺。

最终。

缭可被安置在了砀郡。

而后没两年,关东乱了,他这位在军中领兵数年的官吏,自然而然的要站出来,而缭可在抵抗陈余跟田齐的攻城中斩获了不少功绩。

这次同样位列朝堂赏赐的大名单。

缭可,他的晋升路线,很完美,完美的嵇恒的一切规划,都是为此人准备的,所有机会,他都踩到了。

扶苏蹙眉。

他内心并不怎么想用缭可。

但如今的情况,缭可最合适,他是嵇恒一手提拔的,虽出身关中,但跟朝堂大臣都无联系,又是在关东立的军功,同样需要晋升位置。

又因经过战场厮杀,身上有股铁血意志,让其安置在殿外,朝臣多少也会意料到气氛不对。

也更利于后续操作。

更关键的是。

无论缭可是不是嵇恒‘培育提拔’的,现在跟自己都算是一路人,他是可以去相信的。

大不了。

以后将缭可另作他职。

想到这。

扶苏面色稍缓。

这时,殿外有宦官传话,宗正到了。

扶苏收回心神,高声道:“让宗正进来吧。”

嬴贲入殿,躬身道:“老臣嬴贲参见陛下,陛下万年。”

扶苏笑道:“宗正无需这般多礼,这次将宗正叫来,主要是想跟宗正商议一事。”

“陛下请讲,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嬴贲一脸慨然道。

扶苏轻笑一声,摇头道:“如今天下归一,内外安宁,何来让宗正去赴汤蹈火的事?”

“宗正就莫要说笑了。”

“朕这次叫你,只有一事,朕想动一动朝堂,宗正对此有何意见?”

闻言。

嬴贲心神一凛。

他抬起头,神色深邃的看了扶苏一眼,沉声道:“陛下是在忧虑如何安置这次平定关东叛乱的功臣?”

扶苏点头,叹气道:“是啊,当时没考虑这么远,只想着尽可能的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结果,到头来,却是问题众多。”

嬴贲狐疑的看了眼扶苏,他可不信扶苏当真是一点措施都没有,只怕是心中早就有了定计,只是不便说出来,这才想借自己之口。

嬴贲道:“陛下想法并无错,也的的确确减少了关中损失,也为关中休养保障了很长的时间,在这几年,关中发展迅速,黔首有口皆碑。”

“至于平定叛乱的功臣,臣一时愚笨,实在没有想法,还请陛下恕罪。”

嬴贲直接认罪了。

他的确想不到解决之法。

也不敢卷入其中,朝堂的官职就这么多,想把关东的官员安置进去,必然要朝堂的官员退下。

那谁退?

若是提供的官职低了,只怕这些功臣会心有不满,若是退的多了,又有多少人能同意?

最终朝堂只怕会吵的不可开交。

他虽为宗正,但这种事,明显不是他能够随意掺和进去的。

见状。

扶苏点点头,丝毫不意外。

他的确料到了嬴贲会有此反应。

毕竟这件事明显就是一個烫手的木柴,谁都不敢轻易介入,一个处理不好,就会得罪一大批人,更会惹祸上身。

扶苏叹息道:“但事情总归是要解决的,继续这么拖,也终究不是办法,宗正当真没有建议?”

嬴贲摇头,苦笑道:“臣无能。”

扶苏默然不语。

君臣无言。

良久。

扶苏似想到了什么,突然开口道:“朕之前曾听有人说过一件事,当今天下,最合适的政治体制,当是三级分管制度。”

“在地方上再新设一省或州,这部分机构代朝堂管理地方郡县,实现中央跟地方的双重管辖。”

“以此来保障朝堂对地方的有力控制。”

“不过想做到这一步,却是要将朝堂官员的职权细分,不再是三公九卿,而是以笼统的行政相关,设立出具体的事务部。”

“如此一来。”

“天下就会多出很多官职。”

“也就能容纳下这么多的官吏,还能加强朝堂的整合及对天下的控制。”

“宗正认为如何?”

扶苏看向嬴贲,眼中闪烁着亮光,仿佛对宗正的回答,充满了希冀。

闻言。

嬴贲眉头一皱。

他没有直接开口,而是思索了一阵,最终摇了摇头道:“臣认为不妥,如今天下体制已经确立,若是贸然变更,恐会造成朝堂动荡。”

“内政混乱。”

“如此情况下,大秦刚刚转好的局势,恐会再度恶化。”

“臣不敢苟同。”

“请陛下三思。”

嬴贲一脸严肃,态度无比明确。

这个想法太草率了。

看似很美好,实则弊端太多。

得不偿失。

现在的大秦一片向好,欣欣向荣,这么做,无疑是在自乱阵脚,也会打破现有稳定。

“真没有推行可能?”扶苏问道。

“没有。”嬴贲很坚决。

“当真没有?!”

“没有。”

嬴贲回答的异常果决,无论扶苏问多少遍,他都是这个回答,他身为宗正,同样担负着为大秦保驾护航的责任和使命。

他不可能放任扶苏倒行逆施。

而且这个回答,并不仅仅是他一人的回答,也是满朝大臣的回答。

见状。

扶苏点点头。

并没有继续强势询问。

这倒是让嬴贲有些意外,同时也不禁暗松口气。

他还真怕扶苏一意孤行。

“那宗正可有什么其他好的解决之法?”扶苏把问题再度抛给了嬴贲。

嬴贲一脸尴尬。

却是摇摇头,不知如何开口。

扶苏也不动怒,轻笑道:“朕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宗正的话言之有理,之前的确是朕考虑不周了。”

“但当下的问题必须要解决。”

“贸然的推出省州制不妥,那可否将关中这几年的发展经验,如法炮制的搬到关东呢?”

“在关东挑选几个地区,作为重点扶持区域,让其跟关中一样,同时民生的快速发展,无疑也会让民人对这几地高看几眼。”

“甚至会将这几地,看的比郡府还要高。”

“如此情况下。”

“可否直接将这几地设为朝堂直管的特区,再从朝堂派出官员直接管辖,而这几个地区的主官,兼任朝堂职位。”

闻言。

嬴贲一愣。

他听的有些迷糊。

后续不禁垂头,暗自沉思了一阵,这才暗暗琢磨出了一些门道,这其实就是另类的‘分封’。

另一种虚封。

名义上是朝堂官员,实则是地方主官,但又身具朝臣的权柄,这已经近乎是一个地方小诸侯了。

这样安排,的确可行。

嬴贲迟疑了一下,有些不确定道:“臣愚笨,察觉不到其中的问题,私以为可行。”

“请陛下明鉴。”

(本章完)

阅读大秦国相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smrhm.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大秦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