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货市场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第一百六十四章 琉璃厂文化街,逛荣宝斋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老爷子放下了手里拿着的家伙事,走到叶面前,打量起他来了:“你真不是咱们圈子里的?真的不会唱戏?”

叶笑着:“呵呵,老爷子,我是真的不会唱戏,没骗您。”

老爷子又问:“那你怎么认识这件戏服的?”

叶回道:“我呢,算是研究古董的,平时对这个古物件比较感兴趣。这一件戏服我打老远就看着格外精致,刚才跟您闺女拍照的时候细看了一下,我也只是猜测,没想到还真是。”

网友们听了这话,道:

——“哥的意思是这件衣服是个古董,是这个意思吧?”

——“那名字老长,我都没记住,什么黑什么枝的什么纹的。”

——“没听哥是宫里头出来的吗?这就是个古董,应该挺值钱的。”

——“逛庙会也能碰见古董,真牛。”

在这庙会里会唱两句戏的人不算少,但是能认出这身戏服的,叶是头一个。

老爷子心情极好,连好久都没上台的闺女,今儿个都让她去给叶唱了一段。

那姑娘唱的是《白蛇传》,叶虽然对唱戏不感兴趣,几乎都没怎么听过,但是人家一唱起来,他还真知道唱的是什么:

“最爱西湖三月,斜风细雨送游船,十世修来同船渡,百世修来共枕眠”

这词一出来,不就是妥妥的《白蛇传》了吗?

姑娘这一段唱曲吸引了好些个老头老太太过来围着看,等她一唱完,全都鼓掌叫好。

叶也是,他对那对父女:“真是唱的太好了,京剧有你们这些专业的人在,还是可以传承下去的。”

老爷子听了这话,有些伤感又无奈,他讲了这衣服的来历:“这戏服啊,是我奶奶留下来的,我奶奶以前在宫里唱戏,是个角儿,那个时候,也是相当的风光呢。可是后来,时代变了,到了我这辈儿,也就只有我跟我奶奶学戏,她就把这件戏服当传家宝似的传给了我。你别看我闺女现在能唱两嗓子,但她也不是专业干这个的。这年头啊,唱戏没前途咯。”到这里,老爷子难免伤怀。

叶也不知道什么,顺着老爷子的话安慰了几句。

离开这个戏台子,他又在庙会里逛了一圈,给直播间的人展示了很多名俗文化和非物质遗产。

***

转完了庙会,叶就奔了对面的琉璃厂文化一条街,也是古玩字画一条街。

站在街道口,望着道路两旁古色古香的建筑,叶感觉精神气都足了,这里相比庙会的人要少得多。

叶把手机对准了这条街的入口,:“各位,这里就是国内外文名的琉璃厂文化街了,不知道你们来过没樱”

——“没去过,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把哥带我们逛的这些个地方全都哦逛个遍。”

——“这地儿我去过,我还在那里买过几本旧书呢,在我眼里就是一条卖文玩的街道,但是跟着哥逛,又有不同的感觉。”

——“没去过,现在恨不得钻进手机里去。”

——“不光没去过,我还是头一次听这个名字呢。”

叶站在琉璃厂的门口,给直播间的人看了看琉璃厂的介绍:“各位可能有所不知,这里可是块风水宝地,以前啊上京赶考的人都住在这一带,这里出过不少的状元,榜眼,探花,就是现如今,谁家孩子要有大型考试,有些个家长还专门带孩子到这里游一游,沾沾风气。”

——“真的啊?有个侄子过了年要高考了,我告诉我哥,回头带孩子去琉璃厂逛一圈。”

——“那都是老封建了,难道平时不好好学习,去哪逛一逛,拜一拜就能考得好了?”

——“楼上的,你还别不信,想当年我高考的时候,我妈就去给我拜了拜,结果我就超常发挥。”

叶:“当然了,这都是家长好的愿景,还是得靠自己努力的对吧。这个琉璃厂啊,以前清代的时候主要是卖书,其他文玩为辅。后来,经历过民国时期,书市衰落,其他的文玩反倒起来了。听这里啊,出过很多名人名家的真迹,今儿个,哥们我就带你们去看看这里头的几家老店,看看究竟有没有真迹。”

这琉璃厂文化街里有很多老店,比如一得阁、槐荫山房、萃文阁、茹古斋等,而是最着名的老店叫荣宝斋。

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清末,文人墨客常聚簇。

叶第一个造访的就是这个荣宝斋。

叶站在这个二层楼的前面,给直播间的观众介绍这个荣宝斋的历史:

阅读旧货市场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smrhm.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旧货市场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