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90:这一世,慢慢活」

第69章单价不够数量来凑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其实也还行。

固然因为种种原因,简体出版市场看起来跟繁体出版市场能获得的利益无法相提并论。

但其实不然。

就以本次签署的合同为例,二十万册,单册十一块二,版税百分之十五。

这样应支付的稿酬便是20万,乘11.2,乘15%,得……33万6。

并不会比宝岛香江任何一个地方少。

因为量上来了。

单价不够,数量来凑,固然内地穷,收入水平低,盗版还多。

可内地人也多,市场之广,远非两个弹丸之地可相提并论。

更何况二十万册只是首版。

真要说起来,内地市场,一百万册,乃至两百万册,都不奇怪。

这样一来,单从赚钱的角度,其实内地市场更有潜力。

当然,主要还是路子碰巧走对了,然后还刚好在外面火了。

如果不是在外面火了,那么国内这些出版社的尿性,他一个小孩子,还是新人,除了自费出版,没有其它可能。

如果路子不对,没有写成老少皆宜的儿童文学类型,那么在国内也没有整长的潜力,无法让家长们心甘情愿掏钱包。

也因此,许岩觉得,这完全就是一场巧合。

其实他没想写儿童文学的。

其实他也没想过要在简体出版市场有所作为。

只是现实的无奈,让他选择了儿童稚嫩的文笔与清新,意外又不那么意外的在外面火了,然后无形中契合了一种“刚需”。

大人认为的小孩的刚需。

而就在此事过后不久,陆续又有国内的出版社来电话。

意图是一样。

条件,大同小异。

也不乏有些比较傲慢,把人当傻子。

但不论如何,来得都太晚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省人民出版社早已拔得头筹。

至于稿费……

那是当场就签发的支票。

实体出版就这样,虽然是版税分成,但只要首印数量定价版税都确定下来,那稿费就是确定的。

至于印出来的能不能卖掉,那是出版社的事情,与作者无关。

而这样一来,这个人存款就涨得比较凶了。

原本三册港台地区繁体出版总稿酬便已经突破五十万,再加这次的三十三万六,抬头一看,百万大关已然不远。

对此,许岩表示很满意。

因为这书才开了个头。

这书,保守估计,他可以写三四百万字。

愿意的话,自然科学,地理政治,都往里面加。

针对学生的工具书嘛!

这个他懂。

他肯定能把那些东西讲得比书本上生动有趣。

没准还能引发小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到那个时候,就是一千万字也不是问题,还不怕没人掏钱。

赢麻!

这时宝岛那边春秋出版社总编胡仁城电话也重新打了过来。

“喂?”

“胡总编吗?”

座机电话是有来电显示的。

这天十一月八号,星期五,立冬,天气晴好,上午,许岩在书房写字。

胡仁城笑着说道:“是我,爸爸妈妈在家吗,藕粉的事情,有些情况想提前跟他们沟通一下。”

“哦,好的,稍等。”

其实完全不用喊爸爸妈妈,这事许岩自己就能搞定。

但没那必要。

于是近期不怎么忙,藕粉卖不出去的焦虑也渐渐消失的许长鸣徐丽兰被喊到楼上。

“喂?”

“你好胡总编,我是许岩的爸爸许长鸣。”

书的事情许长鸣不管,一般都是徐丽兰出面。

但这次不是书的事情,而是家里的事,所以是他拿起电话。

“你好许爸爸。”

“是这样的,藕粉这个事情,我联络的是自己的朋友,关于这件事,我们是这么计划的……”

胡仁城大致把情况说了一遍。

这事跟预想中不太一样,但又在情理之中。

因为这事胡仁城并未假手于人,而是跟几个朋友一起凑份子出资,准备自己干。

具体的操作方式,则是合伙在宝岛成立一个贸易公司,专门对接进口这边生产的产品。

这让许长鸣很有些激动。

因为对他来说,不论怎么操作都不重要,只要能卖出去就行。

短暂跟徐丽兰交流后笑着回道:“可以,那你们大概什么时候过来?”

“就这两天吧!”

“顺利的话,今天出发,明天就能到,不过我可能来不了。”

胡仁城又大致把行程说了一编,完事问了个好,便挂了。

紧跟着徐丽兰便忍不住惊讶道:“还真的直接买了,为什么他们不直接过来投资办厂呢?”

还是当时的疑惑,为什么要买,为什么不自己过来投资办厂。

难道自己来投资办厂不是更划算么?

许长鸣倒是琢磨出一点味道来了,想了想,说道:“可能是因为都有自己的工作吧,况且这本来也不需要投资多少钱,真要过来,未必能引起重视。

再说了,万一没那么好卖呢?

万一没那么好卖,又花了钱投资,还要生产,还要管理,很亏的。

但对咱们来说这是一件大好事。

只要这事谈成,不管那边能不能卖掉,能卖掉多少,咱们都可以说,咱们出口宝岛了。

就凭这一条,百货大楼供销社就随便进,还不愁不好卖。”

精辟。

到底是长进了,而今的老许居然也能说出这么多门道。

许岩小手连拍,小脸通红:“爸爸说得好,我就是这么想的!”

拍马屁,不丢人。

拍爸爸的马屁,更加不丢人。

但这也不是纯粹的马屁。

事实就是,说得是蛮有道理的。

这件事可能性很多。

乍一看去,自己投资是最合适的,再不济也应该是合资共赢。

但考虑到生产管理,考虑到投资额度,考虑到市场风险,其实直接采购反而是最合适的。

尤其投资额度不高,几个朋友不用丢下本职工作随便攒点就能干的情况下。

只是话又说回来,这种最合适,是对对方,对自己家来说,其实最合适的还是合资。

这是国情决定的。

同样是出口。

同样是创汇。

同样是给地方上增光添彩。

国情决定了,民营企业不论地位还是话语权都远远比不上合资公司。

说直白点,民营企业,拿捏了也就拿捏了,是人是鬼都敢扑上来咬一口,可沾上合资,通常还真就没什么人敢。

真要遇上问题,通常也是合资公司更受重视,更容易得到解决。

所以,还是应该好好谈上一谈……

阅读重回90:这一世,慢慢活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smrhm.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重回90:这一世,慢慢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