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能不朽」

第 795 章 第五十四章青蘅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允许息妧借势后辛筝与青蘅便与之告辞,拒绝了息妧的跟随,今儿个刺客会很频繁,带着息妧,要是有个意外那就不美妙了。

钓了一天的鱼,看了各种风景,辛筝仍旧不尽兴,之后数日更是频繁出门。

暗示暗卫哪里有刺客,再抬手抓住飞来的暗箭,青蘅疑惑道:“你钓鱼的意图难道还不够清楚?”这混蛋只差将钓鱼写在脸上了。

“很清楚呀。”

“那还来?”

“机会难得,赌赢了,一本万利。”

青蘅懂了。“贪婪无度。”知道是陷阱,但诱饵太香了,控制不住自己。

“是呀是呀。”

“愚蠢。”青蘅鄙夷道。

辛筝笑道:“他们若有能控制欲/望的理智,我也不会是最后的赢家,至今还安然无恙的坐在王座上。”

再蠢的人被钓鱼了半个月也知道汲取教训,尤其是刺客死士被抓后辛筝手里的专业酷吏拷出了不少东西,也有刺客死士马上自尽的,但辛筝更狠,人死了没关系,孤王说是谁主使刺孤王就是谁主使的。

青蘅被辛筝的无耻惊呆了。

“你以为那些人是无辜的?”辛筝问。

青婧:“难道不是?”

“一部分不无辜,确实有参与,只是手脚很利落,逮不着证据。一部分,也算无辜,虽然恨不能将我剁成肉酱,但很有理智,只会偷偷搞破坏,不敢直接刺杀我。”

青蘅:“....我明白了,你就是借题发挥,真正的凶手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真的遇刺了,王是人族的首领,若可以随便刺杀,人族必大乱,因而此事必须有人负责,你正好以此为由铲除异己。”

“孺子可教也。”

“太无耻了。”

辛筝道:“政治就是这么无耻这么肮脏,用最小的代价最有效率的方式除掉闲的没事搞破坏的敌人正是政治的特色。”

青蘅想了想,问:“你何时与羽国开战?”

“为何如此问?”

“你有点急,若非即将同羽国开战,你可以用更转圜的手段,但你要与羽国开战,便需防着后院起火,而开战之前收一茬人头可以预防后院起火。”

把会趁机搞事的、可能趁机搞事的全砍了,开战时哪怕还是会有来自后方的刀子,数量也会减少。

“我越来越爱你了。”

“那你少点幺蛾子。”

“那不行,不给你补上足够的常识,我用你也用得不放心。”

青蘅心中叹息,有种预感,未来还有许多幺蛾子在等着自己。

事实证明青蘅的预感非常准。

祭礼与钓鱼皆落幕,青蘅与辛筝一者往东一者往南,辛筝结束巡狩回到帝都令君离每年率十万大军攻打羽国,十万大军自然不可能将羽国如何。因而重点在于每年,打个半年左右就回来,第二年时换一批军队继续去打,明摆着准备通过这种方式慢慢削弱羽国,顺便练兵。

人族内部的战争已结束,军队没有仗打,虽然还可以靠救灾来攒军功,不至于没了上升途径,但利刃长期不磨尚且会钝,何况军队,羽国无疑是一个好邻居一块好磨刀石。

青蘅思考一番后觉得辛筝这决策很好,若辛筝不要百忙之中还不忘折腾自己就更好了。

借着越水流域与潞水流域打通的风口,青蘅很容易赚够了二十万钱,辛筝马上来信进入第三阶段。

青蘅磨了磨牙,提拔了自己早就培养好的副手打理食肆,自己带着笙北上宁州蚕邑。

购置了宅邸,将笙安置好,再拿着辛筝送来的验传户籍去报名官考。

辛筝规定,参加官考者,户籍在哪就得在哪考,不能跑别的地方去考,而官考的考题,每个地方也不同。

根据青蘅从濁山姮那里了解到的,辛筝这么干的原因是因为帝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域的教育资源不同,真要同一套考题同一套标准的考试,冀州人族肯定包揽大部分名额。帝国各州,冀州是人族开发最早也最久的一州,底蕴不是其它州能比的。同样是诸侯征伐,别的州撑死四五个一流方国,就冀州与众不同,面积是九州中最小的,硬是挤了十六个一流大国。

虽然统一标准很公平,但这是治国,又不是追求狭义上的道义公平。

冀州人族拿了资源的大头,别州能干?

啥?公平竞争,考不过别人就得认。

且不说同样是帝国的一员,冀州吃肉,其它人喝汤添汤渣公平与否,只说选择,除了认命,其它州还有一个选择:老子又不是没了你就活不下去,散伙分家,大家各玩各的。

狭义上的公平竞争与维持帝国的统一二选一,辛筝闭着选都会放弃前者选后者,选后者最多被冀州人族怨怼,选前者,她会比四帝更有名:人族最后一代人王,岁月便是流逝一万年、十万年,她的名字也不会褪色。

凡事沾上政治就没法简单,官考亦然,最开始推行时很简单的官考随着辛筝统治疆域的扩大也被添上了无数的规矩。

不同地域考题不同,户籍在哪就只能在哪考的制度皆由此而生。

青蘅对此颇为佩服辛筝,你还真的很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

辛筝的意图不难猜,青蘅原以为之后的幺蛾子会换到澜州或豫州,完全没想到是宁州。但思及官考的规则与辛筝对规则的遵守又反应了过来,辛筝应该是很想继续让自己在南部折腾,奈何户籍不允许。

辛筝当初给她的户籍根本就是她出生时自带的户籍,籍贯宁州蚕邑,年龄、出生日期、容貌....除了家属栏抹去濁山姮、彭祖、魏兕的存在,添了奚齐与笙的名字,名字从濁山无病改成了魏无病,其余一模一样。

青蘅拿到时便很怀疑辛筝是不是直接对自己原本的户籍档案进行了修改,改出了这份新户籍档案。这个怀疑在回到宁州后得到了确认。若非如此,辛筝没必要让她回宁州参加官考,她的户籍只能在宁州考,其它地方的官考不会收她。

按着辛筝制定的规则,官员不能在原籍为官,必须去其它邑,城令必须跨郡任职,郡守必须跨邑任职,邑宰必须跨州。胥吏的要求比官员低一些,胥吏除了最早刚刚开始搭建行政机构本地人手不足,之后从本地出身,只有离官员很近的几个吏职是从异地官署调来(准确说是官员带过来的,跑到异地为官,肯定要带两个亲信,既是初期有人可用,也是防止单枪匹马过去被当地豪强给弄死了都没人知道)。

辛筝给青蘅安排的第三阶段要求不高,不需要她一路升职加薪,只让她在胥吏的位置上干三年,干满三年就结束了。但辛筝没安排她吏职,要进入第三阶段需自己去考个吏职回来。

官考并不难,至少对于青蘅不难,对于旁人而言....也不算很难,如果对方干过几年里正的话,基本能通过考试。

里正一般不被认为是正式的小吏,疆域太辽阔,需要的官吏数量翻倍的增加,光是发俸禄就是一笔恐怖的开销,还不能不发,要想马儿跑得快,总得让马儿吃饱。

最终各方折中的结果便是当下先将城邑控制在手里,乡野里聚先搁着,反正有宗族在,就算秩序烂,那也是秩序。这也导致里正不需要通过官考就能担任,当地人投票,让城中官署派人做个见证,再登记即可。

里正也有一份俸禄,只是很微薄,微薄得连糊口都做不到,但官府也在其它方面做了补偿,里正的合法宅地和耕地比别人要多一些。而能做上里正一般都是当地大族,即当地最有钱的人家,也不差那点糊口的钱,宅地与耕地比给钱无疑要合适,对于朝廷而言也是惠而不费。

虽如此,朝廷也没有让人将里正当成绕过官考的捷径的意思,里正若想升职加薪,必须参加官考,通过了官考才能升职加薪,不然就一辈子都是里正。

大部分里正都不会参加官考,人能在当地担任里正更多的是靠家世,真跑到官考的考场上同各路精英同台竞技....城邑里的教育资源比乡野中更好,很难拼过,却也不至于通不过考试。只要干里正时认认真真的干了,那么干里正时的经验就是答卷,不一定能优,但通过考试绰绰有余。

但问题也出在这,大部分里正都是祖辈是里正,所以自己也是里正,哪怕有官府的俸禄和编制提醒,仍有许多人将里正当成了祖上传下来的私产,不鱼肉乡里就不错了,还认认真真干活发展家乡。

同十巫与百家弟子学过治世,亲自干过里正的青蘅进笔试考场后不到两刻时间便将答卷填得满满当当的,检查了一遍,确定没什么问题,抽了张空白的纸踅摸起乐谱,顺便等待交卷。

官考不许提前交卷,以前许的,后来发现这样会干扰后交卷者的心态,就增加了不许提前交卷,考试时间到了统一交卷。

提前写完了就只能在座位上发呆,或找点事情消磨时间。

正踅摸着忽然感觉到阴影,青蘅不由抬头,见到一只神情古怪的考官。

“我没作弊。”青蘅道。

考场只规定不能作弊不能提前交卷,没规定不能考场研究乐谱。

考官:“....你的考卷做完了?”

青蘅示意了下自己填得满满当当的考卷。“做完了。”

考官见此也只能服气。

笔试的成绩在第二天早上便出来了,贴在公告墙上,只贴合格的,不合格的统统不列,名字在上面的考生可以参加第二场考试:面试。

面试的考官会询问考生一些问题,看考生如何回答,然后考官打分。

考试的总分中,满分十分,面试只占三分,因而面试难度并不高,这一场考试主要是为那些动手能力强,拿笔写就麻爪的人才准备的。但被折腾了这么多年的青蘅一看面试的分数占比便推测辛筝有意压制考官在考试时的主观能动性,考官的主观能动性若是太强,很可能凭一己喜好打分....结党之始呀。

真要结党,辛筝也没那么在意,反正没人敢造她的反,她也不需要担心自己的继任者未来压不压得住这种问题,禅让制最大的优势就是能者上,不行者硬上,最后还是得滚。即便有人觉得一个蠢货在王座上好糊弄方便捞油水,但历史已经证明了这种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王权禅让虽然比不得诸侯方国的世袭制,但它有个优点:当你头上的王是个蠢货,而你又有能力让他下台,那么你踹了他取而代之不需要担心任何人从法理上指责你,因为你的所作所为是合法的。

白帝通过干掉王位候选人的方式得到王位的继承权,再通过干掉其它王位候选人的方式登上王位,骂她血腥残忍的人一大堆,唯独没人骂她的王位不合法。

这要是世袭的诸侯方国,除了辛国那种拿弑亲当吃饭喝水的奇葩家族,学习白帝的上位方式,那么等待的绝对不是被人骂残忍,但权力合法的结局,被人骂残忍无道与权力不合法的结局。

即便是辛氏这种弑亲如吃饭喝水的家族,也必须是辛氏血脉才有能在杀死所有兄弟姐妹后得到合法的权力,若不是辛氏血脉,就算将国君一家子杀光了也不能取而代之。

继承制度的不同导致方国再怎么弑君如杀鸡,但杀了这只鸡,还是要从鸡的同族里再挑一只鸡当傀儡。而王畿则是另一番风貌,虽然人王是个蠢货,公卿们会积极踹掉蠢货取而代之,但因为新君的王权是合法的,将前任赶下了台,却也不会因此杀了前任,而是会做出厚待前任的姿态。

下了台的前任也会非常信任继任者,但不是出于对品性的信任,而是继任者的王权是合法的,还要为此杀了前任,本来合法的王权也要被人质疑了。禁止清算前王与前往的子孙是从青帝时代传下来的规矩,减少王权传承过程中的内耗。因而全世界最希望前任人王寿终正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将前任赶下台的继任者,保证前任寿终正寝是继任接掌王权时自带的责任。

虽然白帝不是这么干的,但扶风篡王的王权来自于世袭,破坏了游戏规则自然要承担破坏游戏规则的代价。白帝把人剁成肉酱也不是闲得无聊,而是通过这种手段震慑天下并终结了王权应该禅让还是世袭的争议:世袭的既得利益者都变成一堆肉酱了,王位自然合该禅让。

没有什么比通过王权世袭而上位的人王被活活剁成肉酱更能让世袭制的支持者学会闭嘴,别的方式也不是没有,但那就需要清算成千上万人,再加上会被株连的家眷、党羽、姻亲....不划算,不政治。

剁了扶风王展示残酷,余者皆不追究展示仁慈,以最小的代价(一条人命)得到损失最小的结果,很政治。

就是那位扶风末王死得有点冤,篡夺王位的是他祖宗,他在位时也拼尽全力的收拾烂摊子,年纪轻轻就累得满头白发,苍老枯槁。奈何局势太糜烂了,他也很优秀,却没优秀到能收拾烂摊子,于是迎来毁灭的结局。

扶风王与其它人,总要有人牺牲与承担责任,扶风王只有一个人,其它人是成千上万人,这是一道任何人闭着眼睛都能选对的政治题。

若非如此,哪怕前任作天作地,只要不是背叛人族,白帝都不能那么对他。

王权的这种传递机制摆在那,辛筝自然不需要担任继任者,若是蠢货,或是能力不足,有的是人取而代之。

王死后可以入祖庙,公卿百官,除非达到先贤的成就,不然是不允许入祖庙的....自诩聪明一世的精英看着一个蠢货风风光光入祖庙,享人族万代香火祭祀,而自己被历史洪流淹没,是个人都没法忍,必须将蠢货拉下去取而代之。即便个别人能忍住,总有人忍不住冲上去踹蠢货,人族历史上那些废王已经充分了证明这一点。

不需要担心后继者,却需要考官若利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那些能力不足的人给通过了,那问题比王座上坐着个蠢货更严重。

在设置官考的门槛时便产生过分歧,一部分公卿官吏认为可以参考以前的标准。

身、言、书、判。

身即形体,外表,最起码要五官端正,不是歪瓜裂枣,甚至还要仪表堂堂,反正长得太丑不要,脸上有胎记有疤不要,有残疾不要。身有残疾,或脸上有胎记与疤,在过去即便的嫡长子也不能继承家业,历史上不乏因为后天毁容与残疾而失去继承权的少君,被废的嗣君。

言即就是说话,要求口齿清楚,语言明晰。

书,即要写得工整漂亮。

判,即判断,思维敏捷,审判明断。

但也有务实的觉得,三代身家清白的基础上,言可以要求一下,却也不用太有口才,能把话说清楚就行,实在有结巴之类的毛病那也没关系,可去考不需要动嘴只需要动手的技术岗位。书亦然,能让大部分人认出写得什么字就行,不要求写得跟书法一样。判的要求倒是可以高一点,毕竟官吏每个决策都会影响很多人。

但对形体的要求,一部分人觉得就是吃饱了撑的。

官吏又不是卖屁股的,不靠外形治理一方水土,对外形要求那么多干嘛,准备卖吗?

以上是辛筝的原话。

最终结果是折中,书只要及格就行,言的话只要考的是不需要动嘴的技术职位就无所谓,判的要求高一些,而身,残疾无所谓,丑也无所谓,嘴歪眼斜无所谓,面容有瑕也无所谓,但不能有纹身刺青之类后天乱七八糟的东西。

光是设置门槛都能有人要求长相形体,真让考官自由发挥,靠脸当官指不定都有可能。

青蘅也知道,这所谓身的标准并没有表面那么简单,本身有限制出身寒微的氓庶参加官考的意思,要论仪表堂堂,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营养不良的氓庶能与富贵人家一日两日加宵食,顿顿饱食的子弟比?营养不良自然影响发育,在身这一项上自然不如人。

这不是嫌弃别人长得不好看,这是在场外淘汰竞争对手,不给竞争对手进入赛场的机会。若非如此辛筝也不会在朝堂上说出对官吏外形要求那么高,是不是准备卖的话。

只是经此一遭,辛筝也不可能不防着底下人在官考时自由发挥。

笔试的考卷上,客观题占大头。

笔试与面试,笔试的分数占比高。

再加上其它一些措施,从场外到场内全方位压制考官的主观能动性。

青蘅的面试很顺利,一来考官不止一位,有男有女,来处也不同,三位面试考官中一位是本地官署的人,两位是空降的,空降的也不来自一个地方,谁想没事找事得先将其它考官摆平;二来生得美貌是一种优势,三位考官的态度都很好。

问了一些基础问题,确定青蘅有含金量便差不多了,只在最后一位考官问:“听你的口音不像本地的,是在外地长大的吧?”

虽然官考面试要求必须说雅言,但每个人说话多多少少都带点口音,就很不标准,所幸官考也不要求标准,只要说得是雅言,口齿清楚就行。青蘅说话却不一样,说的雅言一点口音都没有,完全听不出她是哪长大的。

青蘅答道:“我大父大母年轻时便因战乱离开了蚕邑,我亦是在外地出生长大,最近才陪太母回到故乡。”

考官瞧着青蘅目光皆露出了赞许之色。

陪落叶归根的老人回到家乡,顺便参加官考与专门回来参加官考抢资源还是有差别的,前者是孝顺,后者是强盗。

不在家乡生长,在外地长大,对家乡没有任何贡献,好不容易回来就是为了抢本地土生土长者的资源,藉此向上爬,正常人都欢迎不起来,不吐口唾沫都是礼貌。请下载app

阅读孰能不朽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smrhm.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孰能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