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能不朽」

第七十章辛筝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好消息和坏消息你喜欢听哪个?

正常人都喜欢前者。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选择先听哪个?

安澜觉得正常人多半选择前者, 因为听了坏消息后除非好消息好破天,否则心情都不可能高兴得起来,辛筝就不,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她选择先坏消息, 再听好消息。

理由也很朴实:坏消息会先将你的心情打到谷底, 这个时候随便一点好消息都会觉得很开心。就好比嚼一斤黄连后再嚼奶糖, 哪怕奶糖的甜味很淡也会觉得那是人间极致的甜味。

对此安澜很难理解,但问了一个问题,既然这样那你为何每回吃糖前不嚼一斤黄连让糖的甜味更甜?

辛筝答曰:我又不是自虐狂, 为何要没事找虐?

虽然思维逻辑与众不同, 但某种意义上这种心态非常的抗压,不论上天降下什么意外和突发情况,辛筝都能很快打起精神重新调整计划。

安澜头回看到辛筝脸上的神情如此复杂。

意料之中、意料之外、居然来真的、疯了、好像也很正常、真的来了....很多很多, 不论是去岁惨遭瘟疫和洪水联手扯后腿, 今岁被一只邪灵给祸害, 辛筝的神情也没这么精彩过。

若非清楚辛筝是什么样的人, 自己是什么身份, 安澜很难控制自己不探头去看看究竟什么坏消息居然能让辛筝如此。

安澜的好奇太明显,以至于辛筝回过神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她的好奇。

辛筝将密函递给安澜。

辛筝不给的不能看, 辛筝给的都是自己可以看的, 安澜非常麻利的接过阅读起来。

密函很长,但消息很简略。

唐、扶风、濁山三大国带着各自的附庸国共同出兵讨伐蒲阪, 讨伐无道昏君, 名义都是现成的, 杀父杀母之仇。

怕辛侯不明白怎么回事,写密函的人在后头跟了一大堆对这条情报的注解。

扶风国今岁冬季的时候便结束了内乱,濁山隰叔与扶风旌联手干掉了扶风虔。

收拾完了内乱自然该处理先君被杀的事了。

人王处死诸侯也不是没有先例, 大部分的人王都有处死诸侯的事迹,其中最为卓著的莫过于白帝,砍诸侯如割草,别号

国君屠夫。

先君被人王给杀了,继任者有两个选择:忍,当什么都没发生过;不忍,起兵造反。

大部分都是选择前者,少部分选择后者。

有成功的吗?

迄今为止还没有。

扶风旌的选择是少数人的选择:讨伐蒲阪。

这也是这个时候大部分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做的选择,王若强大,杀父杀母的仇都是忍得的,但王权都不强大了,干嘛还要忍?

当然,受死的骆驼比马大,扶风旌也没打算单干。

首先,濁山侯和他一母同胞,是天然的盟友,这是第一盟友。

瘟魔肆虐九州,不算辛国这种非典型例子,濁山国可以说是损失最小的那一茬,国君对国家的控制力强,且国君真的很仁慈,砸锅卖铁的凑粮食到处封城,折腾了半年总算将疫情给控制住了。

国力保存得好,也使得濁山国原本在宁州只是一流大国之一,要不了多久可能就变成唯一的一流大国。

没办法,像濁山国这般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将疫情控制住的国家,整个帝国就五个,辛国、太昊国,濁山国、沃西、防风国。

在别人纷纷往下掉时,你哪怕一步都未进只是定在原地都是一种胜利。

也因为在瘟魔肆虐中损失小,濁山国有余力与扶风国一起去收拾蒲阪。

更令人惊叹的是,虽然决定搞蒲阪为母报仇,但濁山侯也没无脑出兵,而是在出兵之前先与宁州的大国们商洽过。

让大国逼迫各自的附庸出兵帮助濁山侯,既可以削弱附庸,日后好吃掉附庸,也可以试探一下蒲阪,哪怕濁山侯输了,动手的是附庸,不是他们,王也不能找他们麻烦。甚至濁山侯若在于蒲阪的战争中损失太大,那么濁山国也会掉队,大家都掉队了才能继续手拉手做朋友。

最重要的是,濁山国国力保存得很好,支持她去攻打蒲阪总好过来找自己麻烦。

濁山侯也承诺诸国,日后他们吃小国时,濁山国不会跑去伸张正义。

最终结果便是濁山侯得到了四十万大军以及好心人士提供的大量粮草。加上濁山国自己的五万精兵,以及濁山国附庸们出的十万大军,共计五十五大军,是三方联盟中兵力最盛

的。

另一个唐国的情况就比较曲折了。

唐国的情况得从唐武侯说起,就是前些年被王给砍了的那位。

这位君侯是一位毫无疑问的传奇。

唐武侯一脉是小宗。

帝国礼崩乐坏以来小宗取代大宗屡见不鲜,但这里头的小宗要么是国君的兄弟姐妹,要么就是国君兄弟姐妹的孩子。

没出三代,通过干掉大宗的继承人,从而取而代之,总的来说,走的是宫变路子。

唐武侯他就很不走寻常路。

唐武侯的曾祖是唐国的国君,但他的祖父虽为嫡子却非嫡长子,因此他没当成国君。

不想当国君的少君不是好少君。

唐武侯的祖父成年后分了很大一块封地,再加上帮助兄长顺利继位,封地又增加了,因谥号为桓,被称之为桓公。

桓公在自己的封地上厉兵秣马,时时刻刻都想取代兄长。

都帮兄长继位了怎么还想取代兄长?

这两者并不冲突。

俩都是嫡子,同父同母的那种,唐武侯祖父若不帮嫡长子上位,那么嫡长子被清算时他这个一母同胞的嫡次子也得一块去死,只能捏着鼻子先将兄长推上去,再拉下来。

没能如愿,但也不算完全失望。

武侯祖父没能将兄长拉下来,却将兄长熬死了。

唐国局势复杂,兄弟的女儿为了压制朝堂上过于强大的公卿们想利用叔父来搞制衡。

思路没毛病,但她低谷了武侯祖父等了数十年后已经不复年轻时的冷静。

唐侯被桓公给杀了,当然,更阴谋论一点也可能是被公卿们给杀了然后甩锅给桓公,毕竟礼崩乐坏的时代,国君不听话,宰了换个听话的是很正常的事。

桓公杀了唐侯后攻进国都,想成为新君,却被公卿们联手赶了出去,立了唐侯的幼子为新君,拉开了唐国长达七十年的分裂。

数年后桓公又将小子侯给骗了出来杀了,再次被公卿们赶走,另立了桓公的一位侄子为君。

多年后桓公找着机会又将当时在位的唐侯给杀了。

连着杀了三个国君都没能得偿所愿,桓公大抵终于认清事实,消停了,转而向外开拓,将唐国周遭的不少小国给灭了扩大自己的地盘。

桓公有很多子嗣,但他自

己太能活了,把儿女们给熬死了,因而最后继位的是他的老来子,庄公。

庄公一边休养生息一边蚕食大宗那边的土地,到了他儿子唐武侯这一代,唐武侯带着军队杀进了国都,完成了先人遗志。

然后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为了获胜,小宗走的是多生孩子少种树路线。

人太多了,不论是因为军功还是血统,每个人都分封的话,需要封太多的土地,而且怎么封才能让所有人满意?如果不能让所有人满意,那么他们能推一个唐武侯上位自然也能推第二个。

而且做为一个推翻了国君取而代之的小宗,唐武侯看自己的小宗时心里很难说是什么感觉。

反正最终结果是唐武侯解决了所有的小宗,自此唐国只剩下他自己这一脉,然后重用外来的游士,令唐国国力蒸蒸日上。

灭国数十,唐国版图翻了不止一番。

最强盛的时候唐武侯甚至试探的吃下了王畿在豫州东北的一片地,王都不敢直接和他开干,而是通过外交手段让唐武侯适可而止,归还了部分土地。

这也埋下了王远征西荒回来,王权重新振兴后第一件事便是杀了唐武侯。

言归正传,继续说唐武侯。

唐武侯有八个儿女,诸子都很优秀,其中嗣君尤为出色,问题是父子俩年龄差得有点小,不到二十。

太昊琰与她父亲差了二十岁尚且出事何况这俩不到二十的。

随着嗣君的长成,唐武侯看他就没那么顺眼了,但唐武侯比太昊侯更理智也更能忍,看不顺眼也没想着废了嗣君。

但人是会变的。

三十岁的时候唐武侯看到嗣君优秀只觉得骄傲。

四十岁的时候唐武侯看着嗣君觉得有点忌惮,有点不顺眼。

五十岁的时候唐武侯看着嗣君非常的不顺眼。

六十岁的时候唐武侯迷上了一个被他灭了国,无依无靠只能依附他生存的亡国女公子,将之立为新的君夫人,老当益壮的和继夫人生了个儿子,对小儿子如珠如宝,屡屡暗示小儿子是自己以后的接班人。

有一回唐武侯的嗣君祭祀完了亡母,按规矩将祭肉给唐武侯送去食用,祭肉里查出有毒。

在很多人看来嗣君哪怕真的要

弄死唐武侯也不至于如此拙劣,往自己送的祭肉里投毒,这是生怕别人不会怀疑自己吗?

招很烂,却是历史亲鉴百试不爽的好招。

历史上每一个遇到这种事的国君都选择了杀掉嗣君,唐武侯也不例外。

嗣君被杀了,剩下的孩子也受到了牵连,唐武侯将剩下的儿子和女儿全数驱逐。

寻常人看到的是家庭伦理,明眼人看到的是妙。

小儿子继承国君之位,兄姐都被驱逐了,威胁不了他,避免了日后内乱,也同样避免了以后小儿子因为感到威胁而赐死前头的兄姐。

哪怕以后发生意外小儿子夭折了,在别国的孩子们还可以回来,不用担心发生什么意外导致自己的子孙被一锅烩。

想法是很好的。

执行得也很好。

唐武侯身子骨很好,活到小儿子成年并不是问题,但唐武侯没想到他会在幼子成年之前被王给杀了。

幼主临朝不是好事,尤其是底下大臣全是狐狸精时。

再加上唐武侯被杀,幼主完全没有报仇的意思,不免引起不满。

幼主心里究竟想不想报仇已无人知,但现实条件他肯定不能报仇,不仅不能报仇,还得向王表示臣服,然后梳理内部问题。

唐武侯杀了嗣君,当曾经支持嗣君的党羽们并未清干净,还有被驱逐的少君们同样在国中有支持者。

幼主的屁股一点都不稳。

啥?

通过战争转移内部矛盾?

唐武侯一生开疆拓土,留给继承人的是更大的版图,但频繁的战争也使得唐国国库空虚,人民贫困,搜刮不出什么油水。

想打仗?

没钱。

这也不能让人满意,那也不能让人满意,还隐患一大堆的结果便是去岁王师远征扬州,一去不回的时候,唐侯被先嗣君的党羽刺杀身亡。

唐侯的一位兄弟被接回了国继位。

以为父报仇的名义暂时稳住了人心,但也因为继位打的幌子是为父报仇,这位唐侯不管心里对老父亲什么感情,继位后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完美的孝子形像。

第一件事便是带着附庸们一起去攻打蒲阪,不过探子仔细瞅了瞅唐国自己出的军队构成,然后深深的疑惑了:唐侯究竟是要为父报仇还是准

备借着攻打蒲阪来一波异己大铲除?

再瞅瞅扶风国的军队,探子们产生了同样的疑惑。

毫无疑问,这三位国君都是人才。

但这也不值得如此辛筝那般神情吧,安澜颇为不解。

她还没忘了辛筝曾经教自己的知识。

很多君王继位之初都会对外发动战争,不是闲的,是为了树立威望,但也不仅仅是为了树立威望,也是为了铲除异己,将异己送到战场上借敌人的手干掉。

一个合格君王决定做一件事,其动机绝不会只有一个,其目的也不会只一个,反正怎么都要保证最终都不亏,唯一的区别是赚得多还是赚得少。

虽然安澜觉得辛筝这合格标准没几个正常人做得到,但不论如何,这三位国君的合格表现都不应该令辛筝失态。

辛筝用一种近乎梦呓的语调道:“这虽然不是蒲阪第一次被同类攻打,但这是第一次被诸侯攻打,帝国真正的礼崩乐坏开始了。”

不论过去的千年里诸侯与公卿们如何削弱王权蚕食王权,人王就是人王,人族的王,谁也不能逾越,逾越者必当诛之的存在。

当王权最后的遮羞布被扯下,帝国亦将灭亡。

盗趾那次还可以解释为奴隶不是人,奴隶再怎么闹腾也不可能真正取代统治者的,但诸侯们不是奴隶,比起王权在几十个大氏族之间轮转,诸侯们更愿意王权在自己的家族中传递。

王权如诸侯之权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血缘承继。

诸侯们愿景的可行性....很高。

问题是元洲不是人族的单人游戏啊。

等诸侯们厮杀出最终的胜利者,加冕为王,子孙世袭,鬼知道帝国会有多少疆土落入异族手中。

扶风之乱所有人都打得很痛快,唯一不痛快的便是最终取得胜利果实的白帝,一辈子都在给前人擦屁股。

安澜想了想,道:“白帝当年不也将军队开进了蒲阪?”

“那不一样。”辛筝趴在案上道。“白帝当年是携大功并干掉了所有竞争者做为唯一活着的王位候选人去帝都继承王位的,她还在半路上,蒲阪便已打开了大门恭迎新王。但三个哪个是去继承王位的?哪怕他们是冲着王位去的,当年为了防止王

因为私心而滥用权力,祖制规定诸侯不可兼任王。虽然没什么效果,该私心的时候一个比一个私心。”

安澜努力思考着,试图理解辛筝的焦虑。

小家伙皱眉努力思考的模样颇为可爱,辛筝忍不住笑了笑,解释道:“他们攻打蒲阪,而蒲阪又不能打败他们的话,后果形同有龙伯践踏了龙伯宪典。”

代入龙伯宪典,小家伙瞬间理解了辛筝的焦虑。“那太可怕了。”

“是啊,很可怕。”辛筝道。

小家伙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可爱。”辛筝无语道。

“我知道人王杀了他们的父母,但想报复人王,难道只有这一个办法?”小家伙问。

辛筝沉默须臾。“若只为复仇自然不止这一个办法,但唐侯、扶风侯、濁山侯是国君。”

小家伙瞬间懂了辛筝的意思。

国君做任何事都不会出于一个动机,也不会只有一个目的。

“大人的世界真可怕。”安澜叹道。

辛筝忍不住撸了撸崽崽的头毛。“不是大人的世界真可怕,是世界本身就是冰冷的,但肮脏可怕的大人替稚童挡了所有的风霜刀剑,稚童眼中看到的世界才纯真无邪。”

“就像你和阿母对我?”安澜问。

辛筝迟疑了下。“算是吧。”

虽然她与夏都谈不上合格的监护人,什么乱七八糟的都灌输给了本该纯真无邪的稚童,但至少她们都努力给了安澜一个安全成长的环境。

安澜忍不住抱了抱辛筝。“先生别难过,我相信你一定能解决问题的。”

辛筝很想说我若是将问题给解决了,你母亲一定会很痛苦,但最终还是没将话说出口。

安澜抓起另一封加急密函。“坏消息已经过去了,现在看好消息高兴一下。”

辛筝莞尔,接过密函拆开。

确实是好消息,非常好的好消息。

宜已经将鸣原给控制住了。

昆吾国诸公子之乱闹得厉害,但终究是一国的,若这个时候有外敌入侵想灭昆吾国,搞不好这些人会握手言和,因而宜找了一个一败涂地被逼得准备在野外用腰带自尽的公子合作,再以这位公子当幌子出兵,将事情定性为昆吾国内乱。

辛筝派过去的官吏们组织了新得的七城人口负责后勤,指着辛律保证,徭役一日抵两日,徭役时间满了三年,日后会有很多社会福利待遇,同时徭役期间管饱。氓隶信不信前几个不得而知,但管饱这一条就已经很吸引人了。

青阳国虽然是农耕大国,粮食出口国,但大部分人口都吃不上饱饭。

军队是真正的精锐,后勤亦井井有条,战斗力是惊人的。

宜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捶死了势力最强大却因为青阳国陷入与穷桑国的战争而对东边没有什么防备的公子,再灭了最弱小的两位公子,剩下的公子便纷纷递来了降书,表示愿意尊幌子为新君。

辛筝看完心情大悦。

阅读孰能不朽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smrhm.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孰能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