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能不朽」

第三十二章少昊君离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一路黑吃黑的最大好处便是坐骑数量不断增加, 最后人手两匹,就是种类丰富了点,有马有驴有骡更有牛。

到了青水下游一条支流时辛筝将近三十头驮兽全都给处理了,因着赶时间, 所以处理走的是黑市的路子, 价格被压得不轻, 若非同伴在旁拉住了她不让在这种人口众多的城邑里搞事,很难说她会不会继续上演黑吃黑。

辛筝最终只能郁闷的数钱。

帝国的钱币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足够混乱的现状。

最早的钱币诞生于什么时候已无从考据,反正在炎帝统治的时候人族就已经开始用贝壳、皮革、布帛做为钱币了。不过第一次对钱币进行统一却是青帝时, 这位商贾发家的帝君上位后对帝国的钱币进行了规范和统一, 被誉为帝国历史上最早的流氓政策。

青帝发行的钱币有三种,第一种是天然贝,贝壳的形状和个头都有要求, 还有铭文, 让贝钱正式具备了特殊意义, 只是, 天然贝的产量终究是不够的。

青帝时人族的商贸发展得很快, 这位帝君是四帝中最不好战的,在位近两百年, 几乎没有对外征战, 一门心思发展农耕畜牧以及商贸。

人口增加,商贸发展, 天然贝自然就不够用了, 于是增加了人造钱币, 最开始时是陶贝和骨贝,不过陶贝随着陶器技术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容易仿造最终被取消了,而骨贝因为要求是猛兽骨骼不易仿造, 或者说仿造的成本和正品相差无几,便一直沿用至今。

最后一种是铜布,以铜、锡等金属为材料,仿农具的形状铸成,长度在三寸左右,某种意义上,凑合着也可以当农具用。为了防止货币混乱,青帝明确规定只有王才有资格铸造铜布,其它人,哪怕是诸侯,私铸铜布,死罪。

看起来挺好的,实际上也的确很好,缘何会有流氓政策的美誉?

问题就在这儿,天然贝和陶贝、骨贝的原材料还好,不是很难解决,但铜布,需用铜,青帝哪来那么多铜?不许私铸钱币便意味着她要自己铸造整个种族需要的铜布,每年消耗的铜料并非小数目。

答曰,青

帝要求所有封臣每年向帝都进贡铜料,然后用那些铜料铸造钱币,再用铸造出来的钱币向方国和部族购买大宗的货物,从而将钱币流通出去。

青帝的这套流氓政策虽然一直被人骂,效果却是极好的,用了三千年都没过时。

人族事死如事生,孝顺的子孙在父祖下葬时是要随葬大量陪葬品的,要如何体现贵族与氓庶的差异?

陶器木器显然不行,会闲得自己和氓庶一般低贱,因而贵族用的都是漆器与铜器,死后也要带着大量漆器与铜器陪葬,铜器中数量最丰富的陪葬品便是铜布。

大量的铜布被埋进地里,再加上青帝那套流氓政策对钱币的铸造控制得很严格,论理帝国的货币系统乱不起来。

问题在于,计划赶不上变化。

黄帝时是人族对外战争最激烈也最浩大的时候,军费的支出也是空前的,黄帝开始铸大钱。

何谓大钱?

同等铜料铸造的钱币,上面有值多少钱的铭文,铜布的购买力不由含铜量来决定,而是由铭文的面额来决定。

若只是铸少许,且制作工艺足够高,不易仿造,倒也没有大的影响,但黄帝铸大钱是为了填补军费,自然不可能只铸少许。

大量大钱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更深远的是战争终于打完,黄帝还没来得及收拾自己制造的烂摊子就崩了,他崩了后便是绵延百年的扶风之乱,诸侯大乱战,就没几个是不私铸大钱的。

人族一度倒退回以物易物的阶段,直到白帝横空出世,力压诸侯成为王,结束扶风之乱,白帝重新整顿了货币体系,用了很长时间将所有大钱都给回收融掉,同时设计铸造了新的铜布——一种两寸长的方足布。

因着上次乱铸钱币的影响,哪怕是白帝死后很多年,她铸造的方足布也没出什么问题。

白帝已崩两千余年。

两千余年有多长?长到足以让一代帝君从历史变成传说,从传说变成神话。

方足布出问题委实正常不过。

五百年前,在位的是一个叫叙的王,彼时王权式微,对于方国的控制力达到了空前的低谷。

许是本着反正也管不了干脆做个大方的人情,亦或是别的原

因,王叙将铸造钱币的权力下放给了方国,只一个要求:必须按着帝国的标准来铸造钱币。

初期诸侯们还是遵守了标准的,但后来,许是为了彰显国力,开始铸造大钱,不是黄帝开头的那种伪大钱,而是真正的能彰显国力的大钱,个头和含铜量都很足的大钱。

这种大钱的购买力很大,因而多用于大宗的交易,完全可以当更高等级的货币来用,因而没出什么问题。

问题在于更后来,战争频繁,军费开支太大,没钱。

铜布的个头虽然没变,但含铜量越来越低,再后来就完全放飞了,国君铸造钱币,封臣们也铸造钱币.....只要是有点能耐的势力都会铸造钱币,但铸造出的钱币的品质相当之杂,好的特别好,差的特别差,完全看铸币时的实力如何,哪怕是同一个势力铸造的钱币,在不同时期的钱币品质也是不一样的。

布帛做为货币的功能分量开始增加。

辛筝不太想要铜布,铜布的稳定性和通用性远不如布帛,实在不行的话骨贝也行。然而黑市只给钱币,还是铜布,一共两百余枚铜布,辛筝愣是数出了三十几个种类,还都是那种个头大但含铜量低工艺也粗制滥造的钱币。

这是欺生呢。

然就算知道欺生又能如何?人好歹没杀人多财,已经很厚道了。

最重要的是,黑市一般都和权贵阶层牵扯很深,不然搞不起来,而这里并非村社,而是城邑,辛筝等人还没强到能屠城。

辛筝将所有的钱都换成了布帛。

两百余枚钱币,哪怕都是粗制滥造的低含铜量钱币,数量上去了,重量自然也上去了,必须用箱子装,而扛着一口装钱的箱子,这是生怕别人杀人劫财没有目标吗?

换了布帛后辛筝用布帛雇了一艘船。

碍于质子们的身份,随便寻个小氏族小国族求助是不靠谱的,谁知道会不会转手就把人给卖了。

寻求大国帮助也有同样的隐忧,但这个也得看具体情况。

辛筝选择找青阳国求助,因为青阳国、玉国、以及穷桑国乃兖州最强的三个国家,其中又以青阳国最为强盛,而这也是青阳国只能是兖南伯而非兖州牧

的原因。

现任王的制衡之道玩得极好。

既然是大国,那就好说了。

家境富裕的人总是不如家底薄的人敢拼的,后者败了也不会更惨,前者败了却是一无所有,落差不要太大。

十几个质子,除了君离这个特例,全都是权力争斗的失败者。

对于一个大国而言,若想干涉另一个国家的内政获取利益,是扶持一个根基深厚的国君还是扶持一个根基不稳的国君更有利?

小国依附强者,大国扶持傀儡。

青阳国不一定会想控制质子们的国族,但局势这个东西谁也不好说,谁也不知日后会不会用得上。

野心这东西,只要是国君就都有。

辛筝相信,只要有机会,青阳国肯定不会放过掌控兖州的机会。

少昊部虽与王结盟,但这世间有永远的盟友吗?

辛筝可以明确的给出答案。

没有。

辛氏的发迹史是联姻史,又何尝不是一部充满了背叛、血腥、出卖以及阴谋的历史。

一句话概括便是:利益充足,辛子能够毫不犹豫的出卖前一天还和自己耳鬓厮磨,诞育了继承人的配偶。

辛国公族的亲情概念淡薄弑亲毫无心理障碍也与这传统有关。

做为嗣君,对于父亲搞死了母亲或是母亲搞死了父亲这种事接受良好,但接受良好和心无芥蒂是两回事。

更有趣的是,嗣君长大后往往会变成和自己曾经的厌恶的人一样的人。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在丰厚的利益面前,没有什么是不能出卖的。

辛筝曾经怀疑过这是否是辛氏的血脉有毛病,但后来开始读史,恍然,不是辛氏有毛病,而是举世皆如此。

辛筝很有把握青阳侯会出手帮忙,就算不帮忙也不会将君离怎样。

君离再怎么废物,他生母也是连山氏族的人,连山氏族在坑人这方面极有才华,也是九州大地难得的具备必要时损人不利己就图个痛快品质的稀有品种。

虽然历史每次都证明,那些损人不利己在千百年后都有了回报,但....付出许多却要一千年后才能看到回报,哪个正常人做得出来?与损人不利己又有何异?

辛筝相信青阳侯肯定

没法理解神裔氏族的思维,而不能理解那就必然理解为损人不利己。

没人愿意招惹一群具备损人不利己精神的疯子。

青水流域不止一个国家,青阳国是其中最大的,也是最强的,同时国都青阳也是青水流域最大的城邑,有五万户,是兖州最大的巨城大邑。

辛筝一行人对青阳国都一带最大的感受,终于有了点人间的味道,路上借宿不至于回回都是会杀人劫财的鬼地方。

黑村虽无,黑店却也还是有的,但不多,抢劫就更少了,这里终究是国君的核心地盘,要抢劫商旅发财也只能国君来抢,贵族们还是很讲究规矩的,遗憾的是国君和封臣是不一样的,不可能吃相难看到去抢劫过路的远行商旅,名声还要不要了?

辛筝很快就让少年们明白所谓人间的味道不过错觉。

辛筝在船只补充补给时带着少年们上岸吃大餐,呆在船上只能啃干粮,一口热食都吃不上,不管是谁都有些受不了了。

辛筝一点都不想下船,但在所有人都表示受不了糗粮要下船吃口热食时还是同意了。

人族的食肆分为四个档次,看门外挂的幌子数量便能分辨,第一种是挂两个幌子,有啥吃啥,能吃就行,客人不用点菜,食肆能做什么就吃什么,而食肆能做的食物一般就是野菜之类的素材,没油没盐,对味道不要有追求;第二种是挂四个幌子的,吃啥点啥,食肆里有专门的菜单,菜单上的菜,想点什么都行,不过以素材为主,肉菜也就一两道,味道凑合入口;第三种是六个幌子,吃啥有啥,哪怕是千里之外的特产都能弄来,并且每一道菜肴都色香味俱全,显然,这是为贵族而开的食肆;第四种是想啥有啥,只要是你能想到的,世界上存在的,全都能给你做出来,这种即便是贵族也吃不起,能吃得起的无一不是帝国最顶层的贵族。

辛筝寻的食肆是最为常见的食肆,也就是挂着两个幌子的那种,另外三个等级的食肆也寻不到。

八个幌子的食肆只存在于帝都,六个幌子的则存在于大国都城,四个幌子的存在于小国国都和大国的巨城大邑,两个幌子的广泛分布于小

城邑中。

质子们作为贵族,基本不会有在外面下馆子的经历,都是自己养着出色的疱人为自己做饭食。

八个幌子的食肆和大部分六个幌子的食肆本质上就是贵族的私家食堂,只接待特定对像的那种。

也因此,少年曾经是不懂食肆外面挂着的幌子数量代表什么意思的,如今则是被生活给教会了。

一,两个幌子和四个幌子的食肆十个至少七个是黑店。

二,两个幌子的食肆里绝对别想吃到什么人吃的食物,吃不死人就不错了。

好吧,不管味道如何,终究是热食,这个时候有得吃就不错了。

食肆也就一件空间比较大的屋子,根本容不下十几个人,因而少年们最后是在院子里铺了块木板当案,再铺了草席跽坐。

“来盘芦菔,生的。”辛筝一坐下便点了菜。

质子们则是让人有什么来什么,能吃就行,别的完全不抱希望了,不曾想掌柜看了看少年们身上还算干净整洁的衣服,忽问:“客人们可要肉食?”

质子们闻言顿时精神一震,这破地方居然有肉?

“你们这地方竟还有肉?”一名少年奇道。“什么肉?”

“新鲜的羊肉。”掌柜的回道。

羊肉乃贵者所食,若是过去少年必定会厌恶氓庶破坏礼法,将此等无尊卑之人打杀,如今却只是高兴于有羊肉可食。

“来三十斤羊肉。”少年道。

辛筝点的菜是最先上来的,生芦菔,直接拿水洗洗就可以上了。

辛筝用匕将芦菔的皮削掉,咔嚓咬了一口,清脆多汁,好吃。

见辛筝吃得开心,与她同案的人也不由感觉饿了,可现在若是吃了,一会儿羊肉上来了就吃不下了。

君离犹豫了下还是取了根芦菔生啃起来。

羊肉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上来,肚子委实是饿了,先吃点什么垫垫再说别的。

见同案的两个人都吃了起来,剩下的两个顿觉更饿,也取了根芦菔满满啃着。

辛筝咔嚓咔嚓的啃了六根芦菔后羊肉终于上来了,她这一桌也送来一盆,同案的两个人立刻放下芦菔,闻着肉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虽馋得恨不得一口吞了一盆水煮肉,但还记得辛筝的地

位,三个人都准备等辛筝先用自己再用,不曾想辛筝始终津津有味的啃着芦菔。

“辛子你不食肉吗?肉比芦菔更好吃。”一名少女道。

辛筝将芦菔咽下。“我不食白肉,你们吃你们的,不用顾忌我。”

见辛筝真的不食,三个人不约而同的下箸。

君离咬了一口,不仅没调料,连盐都没有,纯粹的白水煮肉,味道可想而知,但还是很香,只是....君离有些疑惑,味道并非羊肉,他以前时常吃羊肉,对羊肉的味道很熟悉,感觉不太像,不同地方的羊肉质有差异,不像也正常。

“掌柜的,这是什么肉?”君离忍不住问了句。

“自然是羊肉,新鲜的羊羔肉。”

君离仔细品了品,不,还是吃不出来,却仍下意识觉得哪里有问题,再看辛筝始终津津有味的啃着芦菔,若是肉食里加了料,辛筝不可能不提醒,过去遇到食肆时辛筝每次都能一眼看出是否黑店,示意食物里有东西,不能吃。

准否?

自然是准的,遇到的食肆都是黑店,因而每回都以全武行收场。

“兕子,这肉....”

“没加料。”辛筝淡淡道。

尽管如此,君离最后还是选择相信自己的直觉放弃了羊肉,陪辛筝一同啃芦菔,同案的两个人见了只当君离和辛筝一样吃素吃久了吃出问题了,不吃正好,她俩正好多吃点。

一大盆芦菔啃完时辛筝满足的打了个饱嗝,然后....拔剑掀案而起。

所有人都惊呆了。

一家小小食肆也就两个主事的,是一对夫妻,哪是辛筝的对手,手起剑落便被斩了头颅。

“找找地窖在哪,那里有更新鲜的羊肉。”辛筝对众人道。

众人:“....”直觉告诉他们,最好不要去找。

不想找,可以。

不去找,自然不可能,辛筝都发话了。

之前的路途中没少跟黑店打交道,少年们很快便寻到了地窖里,地窖里没有羊,却有五六个孩子,最小的是个婴孩,最大的也不过七八岁。

作者有话要说:在现代,人/肉羹、人/肉汤什么的,但凡是个人都受不了,而在先秦时代,这玩意是很平常的东西,受不了的都是矫情,此文架空的是伪先秦背景,春秋时代有的特色我都会尽量添进去,丰满血肉细节。

不过,君离这些贵族公子自幼锦衣玉食,除了这回太倒霉撞上奴隶军就没饿过肚子,被上了这么一堂课,差不多三观俱碎。帝国上层和底层的意识形态和生活割裂得都能当成两个物种了,除了辛筝这类特殊例子,一个正常的贵族只要不是太倒霉,从生到死都会活在一个远离人/肉汤的世界。

阅读孰能不朽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smrhm.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孰能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