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至高谋圣,我选择辅助刘备」

第四十七章 朝堂加封现场,全部实权,拿捏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次日。

朝会之上。

当萧凡上奏请封众多南征将士的时候。

总有几个不开眼的人跳出来。

“封赏之事,自当由陛下定夺。”

国舅董承开口道。

“陛下说封,那便封。”

“陛下没说,岂有强求的道理?”

“诸君,我说得对也不对?”

董承环顾四周,询问群臣。

群臣纷纷拱手附和。

“国舅言之有理。”

“是极是极!”

“得看陛下。”

在一片附和声中,萧凡摇了摇头。

当下。

萧凡目光直视刘协。

刘协不敢对视,只能抬手示意。

“来人,宣读封赏事宜。”

话刚说完。

董承又反驳了:“此事恐怕并非陛下本心吧?”

“尚书令?”

这一下,董承直接质问萧凡。

萧凡却不以为意问道:“陛下当时在东都洛阳举步维艰之际。”

“国舅在干什么?”

这话问得董承哑口无言。

萧凡继续询问:“袁术在淮南僭越称帝,无视天家颜面之际。”

“国舅在干什么?”

第二问,董承依旧难以回答。

萧凡又发出第三问:“传国重器,玉玺丢失之际。”

“国舅又在干什么?”

三个灵魂问题,堵得董承胸膛剧烈起伏。

浑身哆嗦。

“你,你强词夺理?”

董承气急败坏。

萧凡冷哼一声,道:“满朝文武,只知在这大殿心安理得上朝。”

“无大将军,安有今日早朝?”

“无大将军,袁术还在践踏汉室威严。”

“无大将军,这传国玉玺又在何处?”

“试问,如此滔天功劳,封不得赏不得?”

萧凡一步一句,说得满朝文武羞愧低头。

董承咬牙切齿,却又无话反驳。

见大殿百官公卿安静之后。

萧凡才再次看向刘协。

刘协宣布,接着宣读封赏事宜。

“大将军刘备,劳苦功高,先灭伪帝袁术,再夺回传国玉玺。”

“天子开恩,特封为大司马,加于大将军之上。”

刘备被封为大司马。

“尚书令萧凡,出谋划策,南征中屡建奇功。”

“天子开恩,特封为太尉,掌全国军官任命、罢免之权。”

萧凡被封为三公之一的太尉。

紧接着。

关张赵许徐太史等将,被封为四征将军和四镇将军。

贾诩被封为卫尉。

董昭被封为光禄勋。

张昭被封为少府。

张纮被封为廷尉。

总之,刘备麾下班底人员,全部拿了实权职位。

封赏过后,朝会散去。

萧凡正准备回太尉府邸享受一下人生。

让甘倩汇报付出收支情况。

让大乔抚琴。

让小乔跳舞。

让吕玲绮捶捶腿。

不料被刘备追上。

“定远,今日之事恐怕?”

刘备心有忧虑。

萧凡笑道:“主公此前行为只顾自己,万万要不得。”

“啊?”

刘备一声惊呼,不明所以。

萧凡只能跟刘备解释。

是,你刘备不求封赏,一心匡扶汉室,是没错。

“但主公想过没有,大将军不往上挪位置。”

“下面的兄弟们干再多的功劳,都没办法升迁。”

“久而久之,谁还愿意为主公卖命?”

萧凡笑问刘备。

众人跟着刘备混,目的无非就那样。

你主公匡扶汉室,赢得名声。

我当小弟的,怎么说这官职也得像竹子一样,节节高升吧?

建功立业后,没得升官,积极性遭受打击。

久了大伙都认为,干不干活都一样。

所以,萧凡不得不这么做。

“主公,这郯城之内,并非像表面看起来铁桶一块。”

萧凡告诉刘备,城内还有刺头。

刘备若有所思。

“此事交由我来解决,主公可安枕无忧。”

萧凡说道。

有些人,必须得掀出来。

...

宫中。

刘协在大殿内破口大骂。

“皇叔乃社稷之臣,一心向汉,奈何那萧凡,专国弄权,视朕于无物!”

这话让旁边的伏皇后胆战心惊。

她连忙看向大殿外。

发现殿外无人之后,才提醒刘协:“陛下慎言。”

小心隔墙有耳。

这话要是传了出去,被那萧凡听到,可就麻烦了。

刘协怒火未消,右臂一扫。

将上面的竹简统统扫落地面。

一片狼藉。

“自朕登基以来,奸雄并起,先受董卓之患,再遭李、郭之殃。”

“常人未受之苦,朕已尝完。”

“本以为遇到皇叔之后,朕将重登九五,握回实权。”

“不曾想那萧凡,狼子野心,擅作威福。”

“欺朕辱朕!”

刘协每次见到萧凡,都如芒刺在背,坐立不安。

今日在朝堂之上,除了国舅董承之外,无一人敢站出来反驳萧凡。

这让刘协被迫进行封赏之事,颜面尽失。

“满朝公卿,皆食汉禄,却无一人能救国难!”

刘协仰天长叹。

这时。

殿外进入一人,对着刘协叩头便拜。

“陛下勿忧,臣举一人,可除国害......”

阅读三国:至高谋圣,我选择辅助刘备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smrhm.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三国:至高谋圣,我选择辅助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