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 396 章【锲而不舍】...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这一轮弹劾查无实证, 考生们的议论也因为李东阳的文章平息下去,最终竟是没人需要去诏狱走一趟。

唯一比较受伤的可能是程敏政,他前些年被御史弹劾的罪名又被翻出来传播了一轮, 不管事情是否属实,他前些年致仕归乡五年是板上钉钉的事。

东宫故人在皇帝刚登基没几年的时候灰溜溜回家去, 能没点什么问题吗?

经此一事,接下来朱祐樘哪怕想再提拔他也得考虑舆情了。

相比之下, 朱厚照这位太子与文哥儿这位小神童倒是意外收获了士林中的好名声。

程敏政有些沉郁,因为被弹劾的事他一整天没参加阅卷, 第二天才重新投入到主考官工作之中。

他过去不太把别人看在眼里, 所以也不怎么在意旁人的目光, 如今再次遭到弹劾, 他不免有些怀疑自己重回朝堂的决定。

想到自己出题时引用的那篇《退斋记》,刘静修嘲讽许鲁斋进进退退、玩弄心术, 他自己读了刘静修之言觉得很有意思,却不知自己在旁人看来怕也有以退为进之嫌。

文哥儿见到程敏政这样也觉有些怅然。

这次弹劾估计舞弊不舞弊都是其次, 对方就是想把程敏政过去那些事再挖出来,趁着春闱这种热闹时刻再宣扬一番。

对于程敏政这种被弹劾以后一句申辩都不写就直接收拾东西回老家的人, 没了脸面估计比直接抓他下诏狱还难受。

文哥儿也无从安慰, 只能静下心来干好剩下的阅卷工作。

哪怕出了场涉及主考官的弹劾风波, 会试结果总还是要尽早讨论出来的。

比起前头的八股文, 第二场和第三场的卷子都要更有意思一些,朱厚照也用不着文哥儿怎么哄, 只时不时拿他觉得好的卷子跟文哥儿分享。

文哥儿便让他也写两句点评, 要是这些考生第一场卷子答得不错, 说不准朱厚照的评语就可以作为评定名次的参考了。将来这些人真要榜上有名,说不准可以称一声“太子门生”!

一听自己也能当别人的“小恩师”, 朱厚照顿时就来劲了,积极地跟着文哥儿一起阅卷,给自己觉得不错的卷子写点评。本来他还想给一些卷子写上“狗屁不通”四个大字,可惜被文哥儿拦下了,说是咱夸好的就行了,没必要这样打击后进。

落榜不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惩罚了吗?

朱厚照觉得挺有道理,也就没再执着于要到别人的卷子上骂人了。

阅卷和评定名次一直到临近月底才结束,文哥儿在排名上没多少话语权,顶多只能为自己看好的《春秋》魁争取一下。一直到最后,文哥儿才看到唐寅他们考得怎么样。

文哥儿很快在上头找到好几个熟悉的名字,不是他西北之行交的新朋友就是他们新社的老朋友。

其中又以唐寅的名次最靠前,只不过在竞争会元的时候他们的三场卷子被拿出来反复研究,唐寅的第二场答卷出了点小差错,看着不那么完美,最终还是与会元失之交臂,只拿了他本经的经魁。

这大概就像后世评定作文一样,如果是给个扣了一两分的高分考官们还能自己做主,可要是评定满分作文,那就得大家一起逐字逐句研究有没有扣分的点了。要不然到时候满分作文传了出去,被人挑出刺来认为考官水平不足,那可就算是阅卷事故了!

所以大家选会元都是很慎重的,不是满分卷绝对不可能拿上来。

文哥儿旁观了全程,觉得自己当初拿三元也不容易,考官们肯定都是顶着压力替他争取。

既然已经抢先看完排名,文哥儿心情还是很不错的。唐寅虽然没拿会元,排名却也不差,多少人想拿经魁都拿不到来着!不管怎么样都比被黜落为吏、蹉跎半生要好得多。

一桩大事终于忙活完了,文哥儿简直浑身松快。他在礼部参与了最后一次聚餐,终于被放回家去补觉。

家里自然备好热饭热菜热茶等着他回来。

文哥儿吃饱喝足,搓了个澡,回到房里倒头就睡。

离家久了,才发现睡在家里真舒服!

赵氏晚上趁着他睡着过去看了他两三次,回房后叹着气跟王华说道:“朝廷安排文哥儿干这种差使太累人了。”

王华摇着头道:“去甘州那么远他都不嫌累,住贡院几天哪里就能累着他了?不过是回到家后睡得香些罢了。”

另一边,朱厚照回到宫中也收获了他父皇母后以及弟弟妹妹的关心。

朱厚照乐滋滋地跟他们分享自己在贡院里干的大事小事,包括自己跟文哥儿“看脸识人”的结果,他们列的名单虽然不一样,但最后居然都榜上有名,弄得他俩打了个平手,竟没能分出胜负来!

朱祐樘道:“你可千万别与旁人说你们打了这样的赌。哪有太子和考官巡视考场时来相约来个‘看脸识人’的?以貌取人不可取!”

朱厚照振振有词地表示他们不是以貌取人,而是看这人的精气神以及举止仪态。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自己都打理得一塌糊涂的人,哪里能堪大用!

在外人面前也很有威仪!

小猪崽子骄傲!

他两个弟弟妹妹在边上听得一脸认真,闻言也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裳。这个怎么穿来着?

他们也要研究明白,绝对不能输给哥哥!

朱厚照在宫里来了个秉烛夜谈,最后懒得回东宫去了,很没规矩地与两个弟弟妹妹横七竖八地睡到一块。

第二天就是放榜日,一大早就有数不清的考生和报子在贡院外等着看榜。

徐经和唐寅本来也想凑个热闹,结果到了贡院外发现人实在太多了,根本挤不进去!徐经只好发动钞能力,找了几个报子让他们奋力往前挤,挤到前排去帮忙找他们的名字。

报子已经形成十分成熟的产业链,哪怕是不认识的考生他们也会主动去报喜讨赏,现在有人直接给钱让他们去看个名次,他们当然挤得更卖力了!

得知有位出手阔绰的徐大官人在等着看排名,放榜后大家看到徐字都不免多看两眼。没一会,就有不少报子争相跑过来报喜,说是徐经排在一百六十三名,而唐寅是经魁!!

唐寅听到自己是经魁,就知道会元果然没戏了。

不过兴许是经历了前面那场虚惊,他对这个结果也非常满意,快快活活地跟徐经一起掏了赏钱,跑去找张灵他们一起庆祝。

张灵向来无心仕途,如今得了个鸿胪寺序班的虚职倒也挺自在,酒钱有了,规矩没那么多,平日里连御史都懒得盯梢他们。

有人掏钱请客,张灵自然乐得带他们到处浪。

张灵才华过人,作画堪称一绝,又曾帮忙为元宵那场文艺汇演牵线搭桥,走到哪都被热情招待,看得唐寅颇为羡慕。

一行人呼朋唤友招摇过市,俨然是要把这憋着的一个多月给快活回来。

好在京师这会儿最不缺的就是他们这种考上后春风得意到处浪的准进士,他们几个倒也不算太张扬。

这天不是休沐日,文哥儿还是要勤勤恳恳上班的。他下衙时听金生说唐寅他们相当高调地招摇了一整天,只能感慨一句“看来这段时间他是真的憋得很辛苦”。

要一个性格张扬的人低调做人,那简直是件要命的事!

一天都难受,何况是一个多月。

看来唐寅早前是真的把他们的劝说听进去了。

文哥儿想了想,没立刻回家,而是转道去关爱老丘。

丘濬最近都在忙活“学士信箱”的事,时不时就让儿子代笔帮自己一式两份地把回信写下来,一份回给来信人,一份留着备用。

不时还跟隔壁老王吵上一架,人倒是精神得很。

为着会试的事,文哥儿都好些天没过来了,自是陪着丘濬说了许久的话。

提到程敏政的时候,丘濬叹着气说:“可惜了。”当初程敏政决定归乡的时候,他就曾经劝程敏政上书自辩,如今闹成这样着实难受。

到底是自己看好过的后辈,丘濬不免替程敏政感到惋惜。

毕竟程敏政再进一步便是六部尚书。

要是没这两次弹劾,以他东宫故人的情分也不是不能入阁的。

丘濬转头看向文哥儿,叮嘱道:“你往后要是遇上什么事一定得好好自辩。”

丘濬忽地想到文哥儿上次那篇长达几千字的自辩折子,一下子沉默下来。

这小子哪里需要他教?

真叫他碰上程敏政那样的情况,估计他能凭一己之力撂翻都察院。

文哥儿哪里知道丘濬的复杂心情,还在边上表示自己一定会积极学习丘濬锲而不舍的精神。

想当初老丘向陛下自荐《大学衍义补》,眼看陛下只给他升了官没有看书,老丘便时不时跑去关心两句“陛下看了吗”“陛下看了没”。

最后发现陛下明摆着不想看他的鸿篇巨著,老丘更是直接整理出一份字数砍了大半的摘要,再次上书恳求陛下哪怕不想看书也看看这些内容!

那份摘要还是他陪着老丘一起整理出来的呢!

所以说,为了更好地建设美好大明,个人的脸面算什么!

这脸不要也罢!

丘濬:“…………”

阅读戏明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smrhm.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