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良的猜想:科幻小合集」

1、图灵测试的由来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问:请给我写出有关“古罗马帝国”主题的古代诗词。

答:不要问我这道题,我从来不喜欢诗歌。

问:781007加860427等于多少?

答:(约30秒后)1641434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是的。

问:我在我的k1处有棋子k;你仅在k6处有棋子k,在r1处有棋子r。轮到你走,你应该下哪步棋?

答:(约15秒钟后)棋子r走到r8处,将军!

论文指出:“如果机器在某些现实的条件下,能够非常好地模仿人回答问题,以至提问者在相当长时间里误认它不是机器,那么机器就可以被认为是能够思维的。”

从表面上看,要使机器回答按一定范围提出的问题似乎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通过编制特殊的程序来实现。

然而,如果提问者并不遵循常规标准,编制回答的程序是极其困难的事情。例如,提问与回答呈现出下列状况: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是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是的。

问:请再次回答,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是的。

你多半会想到,面前的这位是一部愚蠢的机器。如果提问与回答呈现出另一种状态: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是的。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是的,我不是已经说过了吗?

问:请再次回答,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你烦不烦,干嘛老提同样的问题。

那么,你面前的这位,大概是人类而不是机器。

上述两种对话的区别在于,第一种可明显地感到回答者是从知识库里提取简单的答案,第二种则具有分析综合的能力,回答者知道观察者在反复提出同样的问题。

以上测试是没有规定问题的范围和提问的标准,如果想要制造出能通过试验的机器,以我们的技术水平,必须在电脑中储存人类所有可以想到的问题,储存对这些问题的所有合乎常理的回答,并且还需要理智地作

(本章未完,请翻页)

出选择。

以上来自于,“图灵测试(theturi)”。由艾伦·麦席森·图灵提出,指测试者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1952年,他提出让计算机来冒充人。如果不足70%的人判对,也就是超过30%的裁判误以为在和自己说话的是人而非计算机,那就算这台计算机成功通过图灵测试。

通过图灵测试的计算机或者机器,就算是拥有了“自我意识”或者“人工智能”。从某种意义上讲,除了肉体的区别之外,这台计算机或机器,已经拥有了灵魂。

100多年过去了,人类世界已经进入了21世纪50年代,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和文化高度繁荣,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代替人类,承担了各种各样的工作,因为他们的种类越来越繁杂,功能越来越强大,制作越来越精美。而且它们也取代了很多计算机和机器,因为它们的头脑本身就是一台高效且小型的计算机,而他们用各种材料制造的躯体,就是一部独立且耐用的机器。

可惜的是,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没有任何机器人通过图灵测试。它们只是依照人类编制的各种指令或程序,进行自我运作。

(本章完)

.

阅读佩良的猜想:科幻小合集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smrhm.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佩良的猜想:科幻小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