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之帮助刘备」

第二十七章 孙策立业(上)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寿春。

袁术大宴将士们于寿春。有人报孙策征庐江太守陆康,得胜而回。

袁术叫孙策进来。孙策拜于堂下。问劳已毕,便令侍坐饮宴。

原来孙策自从父亲孙坚丧之后,退居江南,礼贤下士。后来只因陶谦与孙策的母舅——丹阳太守——吴景不和,孙策乃移母亲并家属居于曲阿,自己却投袁术。袁术甚爱之,常叹道:“我有儿如孙郎,死也无恨!”

因此,袁术封他为怀义校尉,带兵攻泾县大帅祖郎得胜。袁术见孙策之勇,又让攻陆康,如今又得胜而回。

当日筵散,孙策归营寨,见袁术席间相待之礼甚傲,心中郁闷,便步月于中庭。

孙策因思:“我父如此英雄,而我却今沦落至此。”

想到这里,孙策不觉放声大哭。

忽然,有一人自外而入,大笑道:“伯符何故如此?尊父在日,多曾用我。君今有不决之事,何不问我?”

孙策听见了,视之,乃丹阳故鄣人,姓朱,名治,字君理,孙坚旧时从事官也。

孙策收泪而延之坐,说道:“策所哭者,恨不能继父之志罢了。”

朱治对孙策说道:“君何不告袁公路,借兵前往江前东,假名救母舅,实图大业,而乃久困于人之下吗?”

正商议间,有一人忽然进来了。

那人对朱治和孙策说道:“公等所谋,我已知之。我手下有精壮百人,暂助伯符一马之力。”

孙策视其人,乃袁术谋士,汝南细阳人,姓吕,名范,字子衡。

孙策大喜,延坐共议。

吕范对孙策说道:“只恐袁公路不肯借兵。”

孙策对吕范说道:“我有亡父留下传国玉玺,以为质。”

吕范对孙策说道:“袁公路欲得此物久矣。以此物相质,必肯发兵。”

三人计议已定。

第二天。

孙策入见袁术,哭拜道:“父仇不能报,如今母舅吴景,又为扬州刺史刘繇所逼。策老母家小,皆在曲阿,必将被害。策敢借雄兵数千,渡江救难省亲。恐明公不信,有亡父遗下玉玺,权为质当。”

袁术听说有玉玺,取而视之。

袁术大喜道:“我非要你玉玺,今且权留在此。我借兵三千、马五百匹与你。平定之后,可速回来。你职位卑微,难掌大权,我表你为折冲校尉、殄寇将军,克日领兵便行。”

孙策拜谢,就带领军马,带领朱治、吕范,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人,择日起兵。

行至历阳,见一军到。当先一人,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见了孙策,下马便拜。

孙策视其人,乃庐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

原来孙坚讨董卓之时,移家舒城,周瑜与孙策同年,交情甚密,因结为昆仲。孙策长周瑜两月,周瑜以兄事于孙策。周瑜叔父周尚为丹阳太守,今往省亲,到此与孙策相遇。

孙策见周瑜大喜,诉以衷情。

周瑜对孙策说道:“我愿施犬马之力,共图大事。”

孙策大喜道:“我得公瑾,大事成矣!”

于是,孙策便令与朱治、吕范等相见。

周瑜对孙策说道:“我兄要济大事,知道江东有‘二张’?”

孙策问道:“何为‘二张’?”

周瑜对孙策说道:“一人乃彭城张昭,字子布;一人乃广陵张纮,字子纲。此二人都有经天纬地之才,只因避乱隐居于此。我兄何不聘之啊?”

孙策听了周瑜之言,大喜,就立即令人拿着自己的礼物,前往招聘,俱辞不至。

孙策亲自到其家,与语大悦,力聘之。此二人许允。

孙策就拜张昭为长史,兼抚军中郎将,张纮为参谋,兼正议校尉。现在,他们商议攻击刘繇。

刘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也是汉室宗亲,太尉刘宠之侄,兖州刺史刘岱之弟。他旧为扬州刺史,屯于寿春,被袁术赶过江东,所以来到曲阿。

当下,刘繇听说孙策兵马到,就急忙聚众将商议。

部将张英对刘繇说道:“主公,我领一军屯于牛渚,纵有百万之兵,也不能近。”

话音刚落。

帐下有一人高叫道:“慈愿为前部先锋!”

众人视之,乃东莱黄县人太史慈也。原来太史慈自解了北海之围后,便来见刘繇,刘繇留于帐下。

当日,太史慈听得孙策来到,愿为前部先锋。

刘繇对太史慈说道:“你年尚轻,未可为大将,只在我左右听命。”

太史慈不喜而退。张英领兵至牛渚,积粮十万于邸阁。

孙策带兵到,张英出迎。两军会于牛渚滩上。孙策出马,张英大骂,黄盖便出与张英决战。

不到数合,忽然张英军中大乱,报说寨中有人放火。张英急回军。

孙策带军前来,乘势掩杀。张英弃了牛渚,望深山而逃。

原来那寨后放火的,乃是两员健将:一人乃九江寿春人,姓蒋,名钦,字公奕;一人乃九江下蔡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姓周,名泰,字幼平。他们二人都遭世乱,聚人在洋子江中,劫掠为生。他们久闻孙策为江东豪杰,能招贤纳士,所以特带其党三百余人,前来相投。

孙策看见了,大喜,便让他们用为军前校尉。紧接着,他收得牛渚邸阁粮食、军器,并降卒四千余人。于是,他就进兵神亭岭。

张英败回见刘繇。刘繇大怒,要斩之。谋士笮融、薛礼劝免,使屯兵零陵城拒敌。

于是,刘繇亲自领兵于神亭岭南边下营,孙策于神亭岭北边下营。

孙策问土人:“近山有汉光武庙吗?”

土人对孙策说道:“有庙,而且在岭上。”

孙策对众人说道:“我夜梦光武召我相见,当往祈之。”

长史张昭对孙策说道:“主人不可。神亭岭的南边乃刘繇营寨,倘有伏兵,奈何?”

孙策对张昭说道:“神人佑我,我何惧焉?”

说罢,

孙策就披挂绰枪上马,带着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等共十三骑,出寨上岭,到庙焚香。

下马参拜已毕,孙策向前跪祝道:“若孙策能于江东立业,复兴故父之基,即当重修庙宇,四时祭礼。”

祝毕,孙策出庙上马。

孙策回顾众将,说道:“我要过此岭,得要探看刘繇寨栅。”

诸将都以为不可,孙策不从。于是,他就同上岭,南望村林。

早有伏路小军飞报刘繇。刘繇得知后,大吃一惊。

刘繇说道:“此必是孙策诱敌之计,不可追之。”

太史慈踊跃道:“此时不捉孙策,更待何时!”

于是,太史慈就不等候刘繇将令,竟自披挂上马,绰枪出营。

太史慈大叫道:“有胆气者,都跟我来!”

诸将不动,唯有一名小将说道:“太史慈真猛将也,我可助之!”

于是,那名小将就拍马同行。众将看见了,都笑了起来。

孙策看了半晌,方始回马。

正行过岭,孙策只听得岭上有人大叫道:“孙策休走!”

孙策回头视之,看见有两匹马飞下岭来。他看见了,就将十三骑一齐摆开。他横枪立马,于岭下待之。

太史慈高叫道:“哪个是孙策?”

孙策反问道:“你是何人?”

太史慈答道:“我便是东莱太史慈,特来捉拿孙策!”

“你便是太史慈?”孙策激动地问道。

太史慈问孙策:“你是何人?”

孙策笑道:“我便是孙策。你们两个一齐来打我一个,我不怕你二人。我若怕你二人,非孙伯符也。”

太史慈对孙策说道:“你便众人都来,我也不怕!”

说罢。

太史慈纵马横枪,直取孙策。孙策挺枪来迎。两马相交。

战五十合,不分胜负。程普等人看见了,都暗暗称奇。

太史慈看见孙策枪法无半点儿渗漏,就佯输诈败,引孙策赶来。他却不由旧路上岭,竟转过山背后。

孙策赶到,大喝道:“走的不算好汉!”

太史慈心中自忖道:“这厮有十二从人,我只一个,便活捉了他,也吃众人夺去。再引他一程,叫这厮没寻处,方好下手。”

于是,太史慈且战且走。孙策哪里肯舍弃,一直赶到平川之地。

这时,太史慈兜回马再战。他们又到五十个回合。

孙策一枪刺去,太史慈看见了,立刻闪过,挟住孙策的长枪。紧接着,太史慈也一枪也向孙策刺去了。孙策看见了,也立刻闪过,挟住太史慈的枪。

他们两个用力只一拖,都滚下马来。马不知走到哪里去了。现在,他们两个弃了枪,揪住厮打,战袍扯得粉碎。

孙策手快,拿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太史慈也拿了孙策头上的兜鍪。孙策把太史慈的短戟来刺太史慈,太史慈把孙策的兜鍪遮架。

忽然,喊声后起,刘繇接应军到来,约有千余人。

孙策正慌急,程普等十二骑也冲到。孙策与太史慈方才放手。

太史慈于军中讨了一匹马,取了枪,上马复来。孙策的马,却是程普收得。他也取枪上马。

刘繇的一千余军马和程普等十二骑混战,逶迤杀到神亭岭下。喊声起处,周瑜领军来到。刘繇看见了,就亲自带大军杀下岭来。

时近黄昏,风雨暴至,两下各自收军。

第二天。

孙策带军来到刘繇营前,刘繇也带军出迎。

两阵圆处。

孙策把枪挑太史慈的小戟于阵前,令军士大叫道:“太史慈若不是走的快,已被刺死了!”

太史慈也将孙策兜鍪挑于阵前,也令军士大叫道:“孙策头已在此!”

两军呐喊,这边夸胜,那边道强。太史慈出马,要与孙策决个胜负,孙策也要出战。

程普对孙策说道:“不须主公劳力,我亲自擒之。”

程普出到阵前。他要会一会太史慈。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太史慈对程普说道:“你非我之敌手,只叫孙策出马来!”

程普大怒,挺枪直取太史慈。两马相交,战到三十合,刘繇急鸣金收军。

太史慈问刘繇:“我正要捉拿贼将,何故收军?”

刘繇对太史慈说道:“人报周瑜领军袭取曲阿,有庐江松滋人陈武,字子烈,接应周瑜入去。我家基业已失,不可久留。速往秣陵,会合薛礼、笮融军马,急来接应。”

太史慈跟着刘繇退军,孙策不赶,收住人马。

长史张昭对孙策说道:“彼军被周瑜袭取曲阿,并无恋战之心,今夜正好劫营。”

孙策然之。

当天晚上。

孙策分军五路,长驱大进。刘繇军兵大败,众皆四纷五落。

太史慈独力难当,带十数骑连夜投泾县去了。

孙策又得陈武为辅。其人身长七尺,面黄睛赤,形容古怪。孙策甚敬爱之,拜为校尉,让他做先锋,攻薛礼。

陈武引十数骑突入阵去,斩首级五十余颗,薛礼闭门不敢出。孙策正攻城,忽然有人报刘繇会合笮融去取牛渚。

孙策得知后,大怒,亲自提大军竟奔牛渚。刘繇、笮融二人出马迎敌。

孙策对刘繇说道:“我如今到此,你如何不降?”

话音刚落。

这时,刘繇背后一人挺枪出马,乃部将于糜也。他与孙策战不到三合,被孙策生擒过去,拨马回阵。

刘繇大将樊能,看见孙策捉了于糜,挺枪来赶。

那枪刚搠到策后心,孙策阵上军士大叫道:“主公,背后有人暗算!”

孙策回头,忽见樊能马到,便大喝一声,他的声如巨雷。

樊能惊骇,倒翻身撞下马来,破头而死。孙策到门旗下,将于糜丢下,已被挟死。

一霎时,挟死一将,喝死一将。自此,人们都呼孙策为“小霸王”。

当日,刘繇兵大败,人马大半降了孙策。孙策斩首级万余。

刘繇与笮融走豫章投刘表去了。孙策还兵复攻秣陵,亲到城壕边,招谕薛礼投降。

城上暗放一冷箭,正中孙策左腿,翻身落马。众将急救起,还营拔箭,以金疮药傅之。孙策令军中诈称主将中箭身死,军中举哀,并拔寨齐起。

薛礼听知孙策已死,连夜起城内之军,与骁将张英、陈横杀出城来追之。忽然伏兵四起,孙策当先出马。

孙策高声大叫道:“孙郎在此!”

众军皆惊,尽弃枪刃,拜于地下。孙策令人休杀一人。

张英拨马回走,被陈武一枪刺死,陈横被蒋钦一箭射死,薛礼死于乱军中。孙策入秣陵,安辑居民。现在,他移兵至泾县来捉太史慈。

太史慈招得精壮二千余人,并所部兵,正要来与刘繇报仇。孙策与周瑜商议活捉太史慈之计。周瑜令三面攻县,只留东门放走;离城二十五里,三路各伏一军,太史慈到那里,人困马乏,必然被擒。

原来太史慈所招军大半是山野之民,不谙纪律。泾县城头,苦不甚高。

当天晚上。

孙策命陈武短衣持刀,首先爬上城放火。太史慈见城上火起,上马投东门走,背后孙策带军赶来。

太史慈正走,后军赶至三十里,却不赶了。他走了五十里,人困马乏,芦苇之中,喊声忽起。太史慈急待走,两下里绊马索齐来,将马绊翻了,生擒太史慈,解投大寨。

孙策知解到太史慈,亲自出营喝散士卒,自释其缚,将自己锦袍衣之,请入寨中。

孙策谓对太史慈说道:“我知子义真丈夫也。刘繇蠢辈,不能用为大将,以致此败。”

太史慈见孙策待之甚厚,就请降。

孙策握住太史慈的手,笑道:“神亭岭相战之时,若公抓住我,还相害否?”

太史慈笑道:“未可知也。”

孙策大笑,请入帐,邀之上坐,设宴款待。

太史慈对孙策说道:“留有新破,士卒离心。我要亲自往收拾余众,以助明公。不识能相信否?”

孙策起谢道:“此诚策所愿也。今与公约:明日日中,望公来还。”

太史慈应诺而去了。

诸将对孙策说道:“主公,太史慈此去必不来矣。”

孙策对诸将说道:“子义乃信义之士,必不背我。”

众人都未信,唯有周瑜可信。

第二天。

众人立竿于营门以候日影。恰将日中,太史慈引一千余众到寨。孙策看见大喜。众人都服孙策之知人。

于是,孙策聚数万之众,下江东,安民恤众,投者无数。江东之民,皆呼策为“孙郎”。但闻孙郎兵到,皆丧胆而走。

及孙策军到,并不许一人掳掠,鸡犬不惊,人民皆悦,赍牛酒到寨劳军。孙策以金帛答之,欢声遍野。

其刘繇旧军,愿从军者听从,不愿为军者给赏归农。江南之民,无不仰颂。由是兵势大盛。

孙策乃迎母叔诸弟俱归曲阿,使弟孙权与周泰守宣城。策领兵南取吴郡。

(本章完)

.

阅读回到三国之帮助刘备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smrhm.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回到三国之帮助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