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科学时代」

第三百九十二章 过盈装配!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冷冰冰的金属零部件,充满质感的巨大炮闩,厚实且沉重的炮架结构,它静静立在那里,不声不响,不言不语,散发着一种淡淡的气势。

或许,这大抵便是战争年代的军人,所需要的安全感。

给敌人送去毁灭与死亡,给战士送去胜利和希望。

“回转支承总成准备。”余华按照程序细心检查炮架结构零件,确认无误,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正声道。

回转支承,一种特殊结构的专用轴承,能够三百六十度旋转,并传动和固定,多功能多用途,首次进入世人视线正是诞生于一战期间的法制雷诺FT-17超轻型坦克,这是世界上首款安装旋转炮塔的坦克,而这款坦克可以旋转炮塔的原因,便是采用了回转支承轴承,可以随心所欲调整炮塔角度,全方位打击目标。

作为红牡丹榴弹炮作战的核心零部件,这款回转支承采用高硬度和高耐磨特性的特种钢材制造而成,工作寿命达一万小时,每八百小时加注一次润滑脂,旋转精度一角度,战斗固定精度一角分,工作温度区间为50c――零下30c,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战场环境的恶劣工况。

当然,如果是东三省地区的极端低温环境,则需要研制更为抗寒的特种润滑脂,以此满足东三省极寒天气的使用场景,不过对现阶段的八路军而言,进入东三省作战的事情太过遥远,当前红牡丹榴弹炮所装备的回转支承轴承各项性能指标已经够用。

经过专业培训的两名战士按照标准流程,推着重载平板运输车缓缓靠近一号装配点,运输车上面放着直径一米五重达四百多公斤的回转支承总成,整个总成已是装配完好的状态,内部充斥崭新的机械黄油,内外圈紧密连接,一个个采用耐磨钢材制成的滚珠点缀其中,构成精密且复杂的支承结构基础。

“吱!”运输车稳稳停在一号装配点待定区域。

随后,小型起重机运转,两名战士与之配合,使用吊装带绑好回转支承,将其稳稳吊起转移至装配点操作台,而后稳稳放下。

待回转支承总成准备就绪,余华点了点头,打出手势,周围待命的四名战士立即上前,使用吊装带绑好固定沉重的炮架基础,接着配合小型起重机,将炮架基础吊起,来到回转支承总成上方。

炮架基础缓缓下降,与回转支承不断靠近,四名战士辅助起重机操作员进行对接作业,确保两者之间的螺孔对接精准。

整个对接过程缓慢且小心,每个人额头渗出一层细汗,无比谨慎,生怕出现任何差错。

眼前的东西太过金贵,太过重要,他们没有资格犯错,更没有资格承担犯错的后果。

感受到大家的紧张,余华没有出声安抚,而是让其仔细体会这种紧张,进而从中学习。

搞军工生产可不是开玩笑的,生产阶段的任何差错,轻则导致集体资产遭受严重损害,重则前线部队战士作战失利甚至丢失性命。

军工人的脑子里,必须有一根紧绷且永远不能放松的弦。

对人而言,或许这很残忍,但别无他法。

待炮架基础与回转支承相距约五毫米左右,起重机悬停保持不同,四名战士前后配合细微调整两个部件之间的角度进行固定,经过余华检测确认无误,接着向起重机打出手势,随后,炮架基础缓缓落在回转支承总成表面。

三十六个螺孔精准对接。

对接完成,余华示意装配小组四名战士上螺丝,四人见状没有犹豫,立即忙碌起来,拿起扭矩扳手设置对应力矩,取出专属螺丝,按照规定进行上螺丝操作。

标准!

整个装配流程全部按照事先制定的《重炮标准装配手册》进行,严禁出现任何违反装配手册的装配操作或者个人行为。

作为后世者,余华深知标准化的重要性,老大哥传授了完整工业体系的本领,老美传授了标准化制度的秘籍,两者结合,这才成就了后世祖国的世界工厂之名,为强盛打下最为稳固的基础。

建立标准,拥有一切。

当然,这还谈不上正儿八经的标准化,余华所作所为,只为在根据地给标准化制度建立生根发芽的环境。

在余华安排之下,四名战士有条不紊紧固螺丝,将炮架基础牢牢固定于回转支承总成之上,完成这一步,整门火炮有了更为清晰的轮廓。

没有耽搁时间,余华和装配小组全体成员继续装配作业,一个又一个零部件装上红牡丹榴弹炮的身体之上,摇架,平衡机,方向机,高低机,光学火炮瞄准镜,角度表……

伴随着连接炮架底座的三角助锄和运动体总成装好,红牡丹榴弹炮的炮架完成总装,现如今,只剩最后一个核心零部件-炮身!

此时,时间已经不知过去了多久,火炮装配车间外面已是一片乌泱泱的人群,为首的正是教员和老总,一边抽烟一边聊着天,笑容满面的样子,左右是熟悉的八路军首长们,军工局负责人李强担任类似导游的工作,不断讲解火炮装配流程和每个零部件的作用。

阅读我的科学时代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smrhm.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我的科学时代